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1 來源:互聯網
6月的成都,陽光明媚氣候溫暖。金堂縣竹篙鎮青松社區地處偏僻卻山清水秀。36歲的張禮貞有些焦慮——自打去年3月回鄉創辦永達鞋廠,這個曾經的打工妹要面對企業經營過程中各種各樣的問題,*焦心的莫過于去年年底襲來的國際金融危機。然而這一次,她卻不再是為沒有訂單而焦急,恰好相反,她這回焦慮的事情是“訂單太多,工廠的生產規模都跟不上了”。
張禮貞的情況不是個案。記者昨日從市統計局獲悉一組*新的數據:今年一季度,成都規模以上制鞋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5.08億元,同比增長26.7%,比全市增長的17.3%高9.4個百分點;完成主營業務收入21.67億元,同比增長46.3%,比全市增長的22.5%高23.8個百分點。數據顯示,從去年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下的產量大幅下滑,到今年一季度的銷售收入大幅提升,有實力的成都制鞋企業效益和產量都恢復或超過震前水平,部分企業訂單量甚至比震前翻番。市經委副主任雷鳴驚表示,這意味著,如今成都制鞋產業已經迅速走過寒冬,迎來新一輪發展的春天。
危機之時
政策扶持助企業渡難關
去年下半年開始,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開始逐步顯現,尤其是以出口加工型企業為主的成都制鞋產業受到了不小的沖擊,國際市場的訂單量在短時間內迅速減少,大企業大幅減產,不具備核心競爭力的部分微小制鞋企業出現了關停、倒閉的現象。據估算,*低時鞋企的開工率只有50%左右。
這些現象引起了市委、市政府和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資金鏈告急!市經委迅速出臺了多項具體措施,幫小扶大,做優做強,促進發展,通過加大擔保機構風險補償和融資激勵政策支持力度,給予制鞋企業貸款貼息,同時通過擔保貸款、“一都兩園”互保、聯保融資機制等多項措施,提高制鞋企業自身融資能力。據悉,在市經委會議室內,就多次召開銀政企三方參加、針對“一都兩園”鞋企的融資對接協調會。
同時,我市在園區基礎設施、綜合配套、土地、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產品配套、產業鏈招商、企業采購和對外形象展示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在*困難的時候雪中送炭,給予了成都數千家制鞋企業以*無微不至的支持與關懷。成都市古奇鞋業有限公司總經辦主任劉志高表示:“是政府在融資渠道上給予的大力支持,幫助我們更快度過了危機。”
危機之機
資源融合推動提檔升級
“爭取支持這個產業‘危’中乘‘機’,做強做優。”在國際金融危機開始影響到成都的制鞋企業之時,市委主要領導這樣批示。事實上,沿海制鞋企業大量倒閉留下的市場空白,反而給我市一些附加值高、生產規模大的鞋類企業留下了更多的發展空間。
雷鳴驚認為,市場規則就是優勝劣汰,在危機襲來時,一些小企業抗風險能力不強,出現少數倒閉現象非常正常;然而,對于早做準備、核心競爭力強的企業來說,反而正是轉型發展、做強做優的好時機。**是國際市場訂單由小廠向大企業轉移,其次技術工人由沿海向內地轉移,同時在國家拉動內需的宏觀政策下,國內需求反而增加,市場逐步打開……這些都有利于成都制鞋產業特別是規模以上鞋企的發展,資源的整合為產業趨勢而上、提檔升級提供了*好時機。
面對機遇的來臨,成都的制鞋企業不負重望,在短短半年時間內就迅速度過困境,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由危轉機的“神話”。而就是在政府大力扶持下創造的這些發展“神話”,推動成都制鞋產業在今年一季度迅速回暖,訂單數量和企業發展規模甚至已經超過了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前的水平。
新聞分析
成都鞋企四大招數應對危機
在記者的采訪調查過程中,成都多家鞋企負責人表示,目前他們的訂單甚至已經超過了金融危機發生之前。那么,曾引起多方關注的受國際金融危機深度影響舉步維艱的成都諸多鞋企,是靠什么支撐迅速走出困境,重新迎來高增長率,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發展神話?帶著這一疑問,我們調查了成都多家鞋企,發現成都制鞋企業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化危為機,做強做優,破解了國際金融風暴帶來的一個又一個發展難題。
應對危機闖出路,招數各家均不同。總結下來,在危機面前,成都鞋企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走出了不同的發展道路,其中“四大招數”值得業內借鑒。
招數一
劍走偏鋒走連鎖零售路線
實際上,在成都的制鞋企業中,絕大部分是靠為俄羅斯市場做加工業務起步的,然而,說起去年的金融危機,路尚鞋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李剛相當淡定。這不僅僅因為路尚的發展方向從一開始就專做國內市場,而且他們的發展思路是劍走偏鋒,創造了“女鞋連鎖”這個獨特的銷售模式。
他們以“時尚女鞋”為主營商品,以四川為原點開始向周邊省份鋪設“女鞋連鎖店”。2005年,路尚的**家連鎖店在成都開門納客,如今,連鎖店數量已經迅速擴張到520家,覆蓋了四川、陜西、湖南等7個省份。2008年,路尚的銷售額達到了近1個億,而對于今年,李剛信心十足地說:“預計將超過2億元。”
招數二
自主品牌不為他人作嫁衣
為國外的貿易公司做加工,在成都制鞋行業內被戲稱為“為他人作嫁衣”。也正因如此,不少有實力的企業,都已經在危機前開始創立自己的自主品牌,擺脫了貼牌的傳統方式。“艾民爾”、“卡美多”、“路尚”、“mycorinna”等多個自有品牌都在發展過程中逐步創立起來,艾民爾鞋業除“艾民爾”這個品牌外,去年還創建了高端女鞋品牌“西米”,并在桐梓林開設了旗艦店。如今,全市已擁有鞋類產品自主品牌300多個,并連獲中國真皮名鞋、國家鞋業優等、四川省**商標、四川省**產品等稱號。
自主品牌的建立,為成都制鞋企業在危機來臨時提供了強大的抗風險能力,使它們在短期內順利走出困境,走上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據卡美多鞋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劉鷹介紹,近年來,卡美多一直走自主知識產權道路,年年加大科技力量投入,2008年鞋業銷售額達2.5億元,完成出口達2700萬美元。今年**季度更是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5%左右,其他多項指標增長都達到了20%—30%。
招數三
戰略轉型轉戰國內開拓海外
以往僅僅依靠俄羅斯市場的鞋企,也紛紛開拓歐美、東南亞等海外市場,結束了“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內”的高風險經營模式。成都依百蘭鞋業有限責任公司正是抓住這一契機,2000年開始引進流水線作業,之后陸續展開與美國**鞋業品牌Paramont等多家知名歐洲企業的合作,成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2007年,依百蘭銷售收入達到9000萬元,2008年則一躍跨上了1.5億元。對于未來,依百蘭總經理吳德國這樣預測:“我相信,鞋業企業的黃金時期正在來臨!”另一家規模鞋企艾民爾也已經進軍了韓國、日本、新加坡市場,同時加大了在越南女鞋市場的開發力度;卡美多的產品也已經出口到了美國、意大利、日本等多個國家。
國際市場的低迷,促使部分鞋企選擇了由出口貿易向內銷市場轉變。國家拉動內需宏觀政策的出臺,也為成都制鞋企業的轉型提供了非常好的市場環境。順利轉入內銷市場的歐蘿巴鞋業有限公司如今已經在國內的北方市場打開了銷售局面,今年銷售額更是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0%。
招數四
降低成本小企業同樣創神話
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部分小企業經不起風浪而垮掉了,但這也正好證明了適者生存這樣一個普遍而簡單的法則。與此同時,還有一些小企業改變了打法,在金融危機中堅強地活了下來,并且活得十分體面而精神。永達鞋廠就是這樣一家小企業。
一個占地僅為1000平方米的鞋面加工廠僅用一年的時間就容納了400名農村勞動力的就業、月9萬雙的飽和生產訂單——這不是神話,通過降低成本,張禮貞的永達鞋廠不僅沒有被淘汰,反而更紅紅火火地生存著、成長著。
去年3月,張禮貞結束了在東莞18年的打工生涯,帶著技術回到了老家金堂縣竹篙鎮青松社區自主創業。當地政府對這個剛剛誕生的微小企業給予了*大限度的支持,為她找到了一個閑置已久的廠房,并減免了兩年的房租。內地勞動力成本比沿海低,沒花費太多資金,這個廠順利地成長起來,解決了家鄉400多名鄉親的就業,其中絕大部分是沿海返鄉人員。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臨現場的鼓勵和支持。使張禮貞心里的創業之火燃得更旺,發展的欲望更加強烈。如今,永達鞋廠的生產能力已經不能滿足迅速增加的訂單量,已經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著手擴大生產規模。
結束語
成都鞋業迎來發展春天
金融危機沒有阻止成都鞋企發展的步伐,也沒有動搖它們在蓉投資的決心。在效益增加的基礎上,今年鞋企加大了投資力度,紛紛在成都投資建設產業園區和生產基地。今年成都市制鞋產業已有13個重大項目,2009年計劃投資9.6億元,今年一季度實現投資2.5億元,完成全年投資額的26%,其中艾民爾與美麗點兩個項目已順利達產,大洋制鞋、隆騰投、芙蓉鞋業、路尚鞋業、金福特、康奈等投資項目也在加緊建設之中。
成都的制鞋產業已經迎來了發展的春天。未來的成都鞋業,已經在我們面前展開了一幅美麗的畫卷,成都制鞋企業正書寫著更美好的未來。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