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康奈集團與中國輕工業聯合會聯手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康奈破解國際貿易壁壘新思維”大型論壇,中國入世談判首席專家龍永圖、國家商務部進出口公平貿易局局長王世春、中國貿易壁壘專家梅新育等同臺論道。
高達60%的外貿依存度使中國對外貿易摩擦趨于頻繁化。經濟的發源地浙江溫州是我國出口日用品的主要生產地之一,也是近年遭遇貿易壁壘的重災區。溫州市外經貿局公平貿易處副處長周小平透露,溫州至少有1/3的出口企業遭遇國外技術壁壘的限制,“具體涉案金額目前尚未詳細統計,但可以肯定的是,技術壁壘對溫州出口產品造成的影響遠甚于反傾銷”。周小平認為,隨著歐美國家明年紡織品服裝和鞋革配額的放開,溫州這兩大重要產品出口將遭遇**的技術壁壘。
作為中國鞋業巨頭的溫州康奈集團有限公司,在實踐中探索出一種“破壁”的新思維—融入國際環境,超越行業標準,試圖成為國際行業技術標準的制訂者。
今天初,康奈公司主動向SATRA提出組建研發設計中心合作意向;7月,雙方*終達成技術服務合作協議。合作內容包括康奈將在SATRA 的技術服務下,投資1000萬元在國內建立鞋類研發設計中心,研發世界*新鞋類技術、工藝,研究*新國際鞋類技術、環保標準等。康奈正在奮斗的目標是,成為全球鞋類**認證機構的俱樂部成員,擠身國際貿易“游戲規則”制訂者行列。這種變被動為主動融入的思維,已超越了“破壁”本身。
康奈集團董事長鄭秀康說,2001年康奈成為SATRA會員。這幾年SATRA每年為其提供包括提高產品工藝、產品品質等技術服務。但這樣的服務已不能滿足康奈創立國際品牌的需要。康奈要建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研機構與國際接軌,*終與國際知名鞋類企業同步前行。
鄭秀康表示:“中國是一個大國,其本身就賦予影響市場條件的有力手段。中國優秀企業應該通過掌握貿易規則的主動權,融入與超越國際貿易壁壘,從而在國際上展示中國的大國形象。這也是中國優秀企業在國際貿易中長遠的發展方向。”
據了解,溫州康奈集團創辦與156 0190 2607年,是中國制鞋行業的排頭兵,位列全國民營企業500強,年產中高檔皮鞋800多萬雙,榮獲******、中國**產品、國家**產品、中國真皮**鞋王等280多項榮譽。目前,該公司在國內已開設專賣店2300多家,在法國、美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十幾個發達國家也設有80多家專賣店,是中國皮鞋行業探路國際中高檔鞋類市場的領頭雁。
資料鏈接:
據介紹,SATRA(Shoe and Allied Traders Research Association, 簡稱SATRA),是一家1919年組建于英國的全球性鞋類認證機構,代表著世界鞋類認證的**水平,許多品牌公司如阿迪達斯、耐克、銳步等均使用或參考SATRA的技術標準,并要求其供應商使用SATRA服務。而且SATRA還能確保遵照歐洲健康與安全、環境服務等*新立法,協助各國設置ISO、SA(包括SA8000標準)等系列認證系統。
技術性貿易壁壘是指進出口通過頒布法律、法規、條例,建立技術法規、標準、認證制度、檢驗制度等方式,對進口產品制定過分嚴格的技術標準、衛生檢疫標準、包裝和標簽標準,從而提高進出口產品的技術要求,增加進口難度,*終達到限制進口的非關稅壁壘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