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1 來源:互聯網
4月27日,韓國三星正式關閉其在中國大陸**一家網絡設備生產企業(yè)——深圳三星電子通信公司,并遣散了320人。
過往幾年,三星在中國的用工人數大幅跌落,其工廠也漸漸由中國轉移至東南亞。截至目前,三星在中國的用工人數不足3000人,而在東南亞地區(qū)的用工人數卻達到了14萬,比當年*盛時期的中國還多出4萬。除此之外,三星去年在越南砸下的100億美金的投資,更是占到了去年越南工業(yè)總產值的15%左右。
縱觀這十年,我們會發(fā)現,外資工廠從中國撤離已經變成了一種非常顯著的現象。而外資之所以大量涌入,得益于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初所實行的進口替代戰(zhàn)略:以優(yōu)惠的土地稅收政策與廉價勞動力吸引國際公司,促使它們將工廠搬至中國。
所以,當時的中國經濟之所以能取得累累碩果,主要來源于這兩種所有制力量的增長:本土民營企業(yè)的壯大和外資企業(yè)的涌入。
不過,隨著土地和勞動力成本的提高,以及對外資超國民待遇的取消,2008年以后,大量的工廠開始從中國撤出。
**起引人關注的事件發(fā)生于2009年3月,耐克關閉了它在中國的**一家鞋類生產工廠,遣散了156 0190 2607名員工,引發(fā)了當時大規(guī)模的工人罷工。但相比于耐克,在2012年,另外一個運動鞋廠商阿迪達斯則做出了兩個頗有意思的決定。
一方面,它宣布將在中國新開1100多家分店,另一方面,它也宣布關閉在中國的**一家自有工廠,將生產線遷移至東南亞的緬甸。
這兩個決定看似矛盾,卻說明了一個事實——中國日益增長的內需是這些外資企業(yè)需要的,但是各種成本的提高又讓他們被迫把工廠撤離。
人力的低成本優(yōu)勢一直是中國制造在全球競爭中獲勝的關鍵因素之一,然而這項優(yōu)勢正在慢慢喪失。
今年年初,新發(fā)布的《經濟藍皮書:中國經濟前景分析》指出,目前,中國制造業(yè)的勞動力成本已趨近美國。不僅人均工資水平年漲幅位列全球**,達到了8%,東南沿海地區(qū)的人均工資水平更是遠超東南亞國家,人均成本是柬埔寨的4.3倍,越南的2.7倍,印度的2倍,印尼的1.8倍。
在這種情況下,三星、耐克與阿迪達斯可以一走了之,但是對于中國本土的制造業(yè)來說無疑是一個嚴峻的挑戰(zhàn),一種產業(yè)轉型與升級的倒逼機制。
眼下,有的企業(yè)開始將生產線搬至東南亞,有的企業(yè)則嘗試用機器人來替代一線的產業(yè)工人,而還有些企業(yè),它們希望通過開發(fā)核心技術,升級產業(yè)來擺脫勞動成本的壓力。
有一次,我在深圳的一家外資企業(yè)做調研,公司負責人正要將自己的工廠搬去越南。我問他原因,他說了兩點。
**個原因,東南亞的人均勞動力成本遠遠低于中國。他說在深圳的工業(yè)園區(qū),一個藍領工人的月薪起碼在5000元以上,加上五險一金及各種生活配套,起碼要支付1.2萬元人民幣左右。但在越南,這個成本只有1000元人民幣。
第二個原因,東南亞各國效仿30多年前中國的做法,在吸引外資上給予了各種各樣的優(yōu)惠政策。
這種外資工廠的大規(guī)模撤離,對中國產業(yè)經濟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比如在擁有2萬多外企的廣州,外企已占據全市工業(yè)總產值規(guī)模的62%以上,在上海,外資則貢獻了全市2/3的進出口總額與工業(yè)總產值。而在蘇州和廈門,這項指標也分別達到了67%和70%。
同時,這些外資工廠也給中國貢獻了大約3000萬的就業(yè)崗位,若再加上相關配套的內資企業(yè),這個數據可能要再翻兩倍。
中國經過40年的發(fā)展,成為了全球*大的制造業(yè)大國。但是,外資的大規(guī)模撤離在未來的幾年仍將是一個不可避免的景象,它們的離去不僅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巨大的產業(yè)空間,也促使我們加緊反思該如何降低制造業(yè)的成本,更重要的是降低稅收與營商環(huán)境的成本。
今天,這篇文章的話題來自“每天聽見吳曉波”本周的音頻。
1、檢測行業(yè)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