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皮革網訊:美國與泛太平洋地區的鞋類貿易關稅一直以來都達到兩位數,包括耐克在內的美國鞋業分銷商和零售商協會成員希望能夠消除該關稅。
下周一開始,美國將與泛太平洋地區的10個國家重啟貿易談判。以耐克為首的俄勒岡地區制鞋行業將密切關注此次談判,并希望由此能消除從這10個國家進口鞋類產品的關稅。
以越南為例,美國8%的進口鞋來自于該國。東南亞國家已經成為美國品牌鞋加工工廠的主要聚集地。而越南則是耐克鞋的首要生產點,中國緊隨其后。
泛太平洋地區合作談判始于大約3年前,今年年底有望結束。總共涉及11個國家,中國未在其中。談判將于下周在馬來西亞巴州**哥打吉納巴盧舉行。
俄勒岡地區議員Ron Wyden上周早些時候曾遞交一封信給美國貿易代表Michael Froman。信中強調,有必要修訂這10個國家鞋類產品進入美國的關稅。包括俄勒岡的Jeff Merkley和華盛頓的Patty Murray在內共有10多名參議員在信上簽名支持。
“美國超過99%的鞋類產品都來自于進口,”信上提到說,“雖然國內存在一小部分制鞋工廠,根據法律,進口產品卻面臨著*高的進口關稅。”
47位眾議院議員遞交了相似的一封信,其中包括來自俄勒岡的代表Earl Blumenauer, Suzanne Bonamici, Kurt Schrader和Greg Walden.
美國鞋類產品進口關稅制訂于156 0190 2607年。因材料類型和制作方法多種多樣,關稅也復雜晦澀難懂,美國鞋業分銷商和零售商協會主席Matt Priest說。
Priest還提到說,美國對所有消費品征收的平均稅率為1.3%,而鞋產品則達到約20%,
作為協會成員之一,耐克發布了一份聲明支持提交給國會貿易代表Froman的信。據政府和公共事務副主席Sean O’Hollaren,聲明說,“泛太平洋地區合作協議將現有的鞋類貿易關稅結構時代化,有助于耐克進一步投資于創新并保持國際競爭力,為美國也能帶來更多的高收入工作機會。”
“只有創新的工作才具備高價值。而我們的制鞋創意基地主要設在美國,包括產品設計,營銷,銷售,制造和分銷。耐克鞋在全球都有生產工廠,公司在美國直接雇傭員工數為25000多人,主要分布在俄勒岡,田納西,密蘇里,加利福尼亞,紐約,弗羅里達,緬因,馬薩諸塞和得克薩斯。”
位于華盛頓縣的哥倫比亞運動鞋公司,和耐克情況相似,為了贏得競爭力,同樣支持關稅的重新制定,耐克公司的副總裁及總顧問Peter Bragdon說。
位于俄勒岡波特蘭的LaCrosse制鞋公司,問題則顯得有些微妙。
LaCrosse是美國鞋業分銷商和零售商協會一員,同時為丹納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丹納公司在美國因手工制靴排名第3而聞名,該公司工廠位于波特蘭國際機場附近。目前還未聯系到LaCrosse公司**員工對泛太平洋地區合作發表評論。
LaCrosse/丹納的另一個問題是,他們都屬于日本的ABC超市集團,而日本則隨時準備加入泛太平洋地區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