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廣東統計局獲悉,廣東工業生產放緩,企業虧損面和虧損額大幅上升,廣東38個大類行業中的16個出現利潤負增長,這一數字在去年是9個。
廣東省統計局的報告顯示,2005年,廣東省工業利潤增長為3.2%,增幅比上年回落22.4個百分點。其中利潤*大的前五大類工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增速都比上一年大幅下降。
廣東省統計局工業交通統計處朱遂文處長接受贏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原材料、能源價格上漲、部分工業品出廠價格下降影響了廣東工業增速回落。它們將是一個長期問題,今年廣東工業形勢依然嚴峻。
產業結構惹的禍?
被譽為“世界制造業基地”的廣東,在全省34951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2005年有8281家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虧損面達23.7%,同比擴大0.3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額238.68億元,增長32.5%,增幅同比擴大28.3個百分點。
朱遂文表示:“從目前的統計數據看,各行業由于所處的產業鏈和市場環境不同,利潤分化明顯。上游行業利潤高速增長,但下游行為利潤增速回落。”
據了解,廣東的工業產業結構中,上游行業比重低,主要是采選業,如石油天然氣開采業、黑色金屬礦采選業和有色金屬礦采選業,三大行業占全省利潤總額的比重為12.7%。
廣東的工業利潤大頭處在產業鏈下游,如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但去年全行業不景氣,中國計算機類企業和家電業的平均利潤僅為2.3%,而家電業更僅為0.61%。
而本輪國家宏觀調控實施的政策,是有保有壓。對于過熱的下游產業以壓為主,對于國民經濟的瓶頸產業煤電油運卻以保為主。“有保有壓”的一個自然而然的結果就是,上下游產業分布不同的區域,其經濟增長勢頭發生戲劇性的轉變,重新形成不同的利益分布。目前以下游產業為主的廣東增長放緩,而形成鮮明對比,以上游的重化工業為主的山東工業,則進入快車道。
此外,廣東原有的產業結構主要是處在生產加工這一附加值*低、利潤*小的部分,從未來發展來看并非長久之計。“廣東的產業結構是一個問題。”廣東省社科院科研處處長丁力認為,“大部分還是依靠勞動密集型產業來帶動的,門檻很低,附加值不高,今后廣東要調整產業結構,走自主創新的道路。”
在廣東省的“十一五”規劃中,產業創新成為重點,目的是為了使廣東的整體產業結構實現升級,通過高新技術來推動向高附加值的產業轉型。
資源和能源瓶頸何時休?
珠三角工業走弱的另外一大原因是資源和能源的價格上升,下游產業的利潤受到擠壓。“部分企業的能源和原料價格上升,但產品出廠價沒能跟著上升。”朱遂文說。
如果說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還只是短期影響的話,那么資源、能源的影響將是長期的影響,因為它背后反映出中國經濟結構的深層變化,并將深遠地影響到各行業的消漲關系。朱遂文認為,短期內廣東工業增速將受制于能源與原材料的價格上漲。
據了解,2003年以來,工業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漲幅與工業品出廠價格漲幅差距一直保持在4個百分點左右,由此造成工業品出廠實際價格收縮。廣東由于資源和能源的漲價,許多企業陷于有增長無利潤的“悲慘式增長”。
廣東省去年出現了歷史*嚴重的“能源荒”,珠三角地區工業企業普遍存在開五停二,甚至開四停三的情況。許多有實力的企業為保證正常生產自購發電機。一位老板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臺400瓦的發電機,**要用掉3000公升的柴油,**僅發電機柴油的支出就是10000多元。”
廣東鴻暉企業集團的董事郭佳杰告訴記者,“用電緊張時每周停電三四次,鞋廠不得不大量購進柴油自己發電,成本大幅上升。而另一方面,原材料價格也大幅上漲。制鞋成本不斷上漲,鞋子的價格不但沒上升,反而略有下降。”
隨著能源成本的上升,已經造成了佛山陶瓷企業利潤的大幅度下降,在2005年的新一輪能源危機中,廣東佛山數以百計的小企業選擇關門大吉。
據了解,為解決能源問題,廣東加大了電力設施的投入,2006年7月廣東的電量將可基本滿足廣東的需要。此外,未來5年廣東省將投資156 0190 2607億元,規劃建設5個石化基地,新建或擴建5個煉油項目、5個乙烯項目以及一大批下游化工。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