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每一把二胡上滴著珍稀動物蟒蛇的鮮血,你能接受嗎日前,國家林業局保護司委派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中國樂器協會等專家到江蘇監督檢查象牙及蟒皮樂器加工經營。記者了解到,由于學習傳統藝術的人越來越多,二胡的需求量也在提高,因此專家提出用人造材料代替天然蟒蛇皮有待推廣。
亂賣蟒蛇皮二胡被拘留
作為傳統民族樂器的二胡,具有悠久的歷史,被眾多愛好者所喜愛。但是,二胡的生產與蟒蛇有著*其密切的關系。據了解,我國生產二胡的琴皮,大多仍以蛇皮為主要原料,二胡多用的是蟒蛇皮,京胡通常用烏梢蛇皮。
蟒蛇棲息于熱帶及亞熱帶的森林中,在我國主要分布于云南、廣西、廣東、福建、貴州、海南等地。由于長期以來,因過度的開發利用導致野生資源減少,蟒蛇的食物越來越少,加之產區大量捕殺,蟒蛇的野外生存數量*少,已被列為國家—級野生動物保護名錄。如何解決這一矛盾江蘇省野保站有關專家告訴記者,根據規定,對民族樂器二胡等產品實行“市場準入制度”,即通過統一標記管理措施予以市場準入,執行“一物一證”進行銷售。
業內人土介紹,作為二胡重要組成部分的琴皮的用皮相當講究,一整條健康的好蟒皮,*好用的只有5-7張皮,而一條4-5米長的蟒皮*多也只能做12把二胡,其中精品胡琴僅能做3把至4把。按照樂器的銷售量分析,以每張蟒皮做12把二胡推算,那么每年至少要有4萬條蟒蛇橫遭厄運。據了解,去年賣家李某因向顧客出售蟒皮制作的二胡,構成非法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制品罪,結果被判處拘役6個月,緩刑6個月,并處罰金8000元。
我國野生蟒蛇不足千條
專家告訴記者,制作二胡需要大量蟒蛇皮,為了解決企業生產用皮與環保法之間的矛盾問題,近幾年來,民族樂器制作人土一直在探索以其他動物皮膜替代蟒皮,雖然可以替代,但其音質仍不如使用蟒皮,至今仍無更好的替代品。而從保護野生動物的角度講,解決二胡生產用皮*好的辦法就是走養殖之路,雖然投資很大,但對以野生動物為生產資源的企業來說這是必由之路。但有關人士對此表示擔憂,目前我國蛇的人工養殖技術尚未成熟,死亡率*高。
據了解,檢查中有的商家聲稱蛇皮是野生蟒蛇皮。而根據規定,所有生產、銷售、使用蟒蛇皮的二胡必須實行標記,每把二胡須附帶一枚由國家林業局、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制發的與二胡琴筒上所刻編號相同的“二胡收藏證”。江蘇一家民族樂器廠的負責人告訴記者,雖然目前全世界的蛇類有2700多種,但是蟒蛇皮厚,彈性好,花紋漂亮,*適合制作民族樂器,尤其是高檔二胡。這種蛇主要生長在印度、馬來西亞和越南等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在我國野生蟒蛇已經不足一千條,根本不能捕獵。
實際上,蟒蛇渾身是寶,蛇皮可生產樂器,還可以作為皮革制品的原料;蛇膽、蛇血都是名貴的中藥材。業內人士指出,國內應加快蟒皮的高科技研究工作,實現人造蟒皮產業化,并積*研究野生蟒的人工培育的可能性,實現野生蟒的人工飼養,以此才能使二胡這一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藝術在保護野生蟒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戰略過程中,得到繼承、發揚、光大,真正達到“蟒和二胡都得到保護”的目的。
人造蟒蛇皮有待推廣
并不是沒有有識之士關心這些問題。專家告訴記者,有科研人員在多年前就已經敏銳地看到用蟒蛇皮蒙制二胡的嚴重危害性,正在研究用人造材料代替天然蟒蛇皮。目前,國家專利就有好幾個,比如內調式人造蟒蛇皮二胡、民族樂器代用蟒皮等等。
中國音樂學院三弦副教授趙承偉介紹,“代用蟒皮樂器”主要內容是根據不同樂器的結構,設計制造相應新的蒙皮模具;在原有研究基礎上,利用現有纖維材料和黏合劑進行選擇、合成以及工藝處理和音響調試工作;從蟒皮樂器中*具特色的“三弦”入手,經過實驗,在取得一定經驗和科學依據后,擴展至其他蟒皮類樂器,如二胡、高胡、中胡、雷琴和墜胡等。
但是,目前這種新型二胡在推廣方面并不樂觀。一是因為目前各樂器廠多少都還保存一些蟒蛇皮,所以大家得過且過。二是一些演奏家還不認同這種有別于傳統概念的新生事物。而*大的問題則是資金問題,目前規模調式人造蟒蛇皮二胡的機構還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