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運動品牌企業三年不生產都夠賣。”這是晉江運動鞋服行業人盡皆知的現實。
福建省晉江市,是我國*大的運動鞋服產業集群所在地,年產10億雙運動鞋,占到世界總產量的20%。其中,晉江運動鞋服品牌銷量占到國內市場的65%-70%。
在國內前十大運動鞋服品牌中,除了耐克、李寧、阿迪達斯外,剩下的包括安踏、361度、特步、匹克、喬丹等基本都為晉江(泉州)運動品牌。此外,晉江還擁有為數眾多的二三線運動品牌及出口加工廠。然而,2008年北京奧運前后行業的盲目擴張,讓時下的泉州運動品牌企業如臨“寒冬”,而這恰恰也是整個運動服裝行業生存現狀的真實寫照。
門店收縮10%以上
“今年安踏僅廣東省就收掉了200間門店。”曾任特步等多家晉江運動企業品牌主管的林明發(化名)表示,“整個晉江運動品牌門店收縮幅度在10%以上。”
2012年中報顯示,泉州運動品牌在門店擴張方面并不樂觀。
匹克體育(0156 0190 2607.HK)店數減少741間至7059間,基本處于10%的收縮范圍,這也是泉州四大香港上市運動品牌中,**一家顯示門店減少的。
安踏體育(02020.HK)、特步國際(01368.HK)半年時間分別增加了29間和7間門店,不過,這些數字相較于往年的高速增長,幾乎可忽略不計。
不過,361度(01361.HK)中報顯示,門店增加185間至8050間,則是眾品牌規模收縮背景下的一大亮點。
據介紹,從廠家到代理商的訂貨環節,泉州運動鞋服價格一般打3.5-4.5折,終端零售則在此基礎上加價20%利潤銷售。“現在運動鞋服都賣到3-4折,零售商只能關店了。”林明發表示。
前些天,林明發還聽同行說,在香港上市的某晉江運動品牌因為市場不好,要轉掉一批專賣店,正在找買家。
在馬來西亞上市的某晉江運動品牌福建代理商告訴本報記者,“現在不要開專賣店,要開的話就開一些小專柜。”她表示,自己代理的品牌專賣店關了不少,而她原本打算退出經營十幾年的代理生意。
據了解,存貨積壓從2010年下半年就已開始出現,2011年市場上興起了促銷打折潮,而今年“很多運動品牌渠道收縮得非常厲害”。
“現在代理商下訂單時,廠家都叫他們小心,因為貨品在渠道上,廠家也是要承擔后果的。”林明發表示。
“每家庫存都很嚴重”
“晉江企業三年不生產都夠賣”,泉州運動鞋服行業流行這樣一句話。
那么,其中存貨量到底有多少?
中報顯示,特步國際、匹克體育、361度三家公司存貨分別為7.009億元、5.28億元、3.66億元,合計近16億元。
“泉州規模以上企業鞋子庫存積壓在40多億左右。”福建省鞋業行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李軍告訴《華夏時報》記者,不過李軍表示,這個數字是他們從各種經濟運行會及與企業交流中估算出來的,“沒辦法專門去統計企業庫存數據。”
“每家庫存都很嚴重,不管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曾任晉江某知名運動品牌市場部主管的王榮耀(化名)表示,至于存貨總量,他表示沒人算過,也沒法計算。
據王榮耀介紹,在存貨空間分布上,品牌總公司一般占到總量的15%-20%,區域分銷商和終端零售加盟店占到70%-80%。
如果以此比例計算,僅特步國際、匹克體育、361度三家公司的渠道存貨可能就不下80億元。
王榮耀還表示,現在渠道上的存貨以2010年和2011年產品為主,分別占到庫存量的25%、40%-45%。
企業盲目擴張,是這次國內運動品牌產能過剩的根本原因。
“企業為了能在北京奧運年有大突破,2007年、2008年給了中間渠道商很大市場壓力,包括指定配貨額度等。”王榮耀表示。
“經銷商為了能享受到更低折扣,拼命進貨,廠家拼命出貨。”林明發告訴記者。
2008年北京奧運不僅沒給企業帶來更多的市場份額,隨之而來的金融危機還令企業的樂觀預估備受打擊。
2008年之后,許多泉州二三運動品牌都處于超負荷運轉狀態。“大部分企業沒有賺錢,都在擴張網點,可以預見會出現崩盤。”王榮耀表示行業內早就這么認為。
靠著硬撐起來的龐大網點,企業**的出路就是包裝上市。“靠上市這根救命稻草,有可能扭虧為盈,扭轉局面。”
但宏觀經濟環境和資本市場并沒有給運動鞋服行業足夠多的時間,個別企業已經“沖都沖不動直接倒掉了”。
“他們往不歸路上走,只能往前,”王榮耀說,“有市場逼的,也有自己逼的。”
內銷轉出口
“內銷轉出口”,這是做外貿的張向榕今年發現的一個新現象。
“國內二線運動品牌,通過一些渠道,把庫存低價賣到國外去,這種現象很多。”
安踏、KAPPA等內銷運動品牌及其加工廠都轉去搶外貿單子,“價格壓低,對外貿沖擊比較大。”張向榕告訴記者。
張向榕表示,由于國內市場不好,做內銷品牌加工企業設備開工率在50%-60%左右,“這還是相對比較保守樂觀估計。”
面對存貨壓力,安踏體育2012年中報表示,“將開設更多工廠店及折扣店來清理季候庫存,并預料行業內的清貨行動仍會維持一段時間。”
據了解,大型工廠店一般賣滯銷產品,屬于“洗貨”性質,價格在3-5折之間。
行業清理存貨,“*少需要2-3年時間消化。”王榮耀表示。
2003年至2007年,是泉州運動品牌的“黃金五年”。那期間,“大家都有肉吃”,誰都可以賺錢。而一個行業景氣周期的結束,讓原本粗放、盲目的經營模式“原形畢露”。“大肆開店擴張時代已經過去了。”林明發說。
李軍表示,現在不少品牌企業也在考慮采用零庫存運營模式。
王榮耀原本希望,行業可以花3-5年時間回歸理性。也許,這次是一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