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1 來源:互聯網
奈特小檔案
出生:156 0190 2607年
學歷:俄勒岡大學工商管理學士 斯坦福大學MBA
證照:會計師
經歷:1964年創立藍帶公司 1972年創立耐克
身家:255億美元,2016年《福布斯》美國富豪榜第18名。截至2016年底,其捐出款項累計超過20億美元
1989年,電影《回到未來2》的男主角馬丁(Marty
McFly)穿越時空到達2015年。在一次執行任務時,馬丁接過博士遞來的球鞋,套在腳上,發現完全無需動手,鞋帶就會自動系緊。他驚訝地說:“太棒了,居然有這種鞋子。”當時,這僅是電影特效,現實生活并無這款球鞋。
27年后,擁有這款鞋不再是夢。2016年12月,耐克(Nike)推出的自動系帶跑鞋HyperAdapt
1.0,把袖珍傳感器藏入鞋底,只要一套上腳,就會自動系緊鞋帶,還能以操控按鈕迅速調整鞋帶的松緊。每次充電3小時后,可以使用兩周。
早在上市前,這款回到未來鞋就是市場熱議話題。2016年10月《連線》(Wired)雜志曾以這款鞋作為封面故事,而HyperAdapt 1.0前身Air
Mag甚至在紐約拍賣會上以155萬美元成交。“在未來學家、狂熱粉絲、球鞋迷的追捧下,自動系帶鞋已經牢牢抓住世人的目光。”《連線》雜志評論。“這是球鞋發展史上的新里程碑。”財經新媒體《Quartz》也認同地說。
“我們做的是有意義的創新,不創新就死亡。”耐克創始人菲爾·奈特(Phil
Knight)在美國總部接受**專訪時表示,產品創新*重要的就是機能性,而運動競技場是耐克創新的驅動力,也是耐克只找運動員代言的原因。而穿上這款鞋子運動時不用擔心鞋帶松了,還會自動調整松緊,有利于運動表現。“當然,消費者的口味會變,但我們總是在研發人們不知道他們需要的東西,而且讓它有意義。”
向運動員致敬
奈特的身材高大,即使已經78歲,仍能隱約看到他曾是大學長跑選手的影子。采訪當天,他穿著一貫的黑色棉衫、牛仔褲與耐克鞋,左手戴著Apple
Watch,與耐克運動手環FuelBand。而在他的左腳踝上方,有個約二三厘米長、褪色的耐克打勾標志的刺青。“因為怕痛,才刺這么小。”他解釋。
不同于許多企業創始人鋒芒畢露、喜好鎂光燈的追逐,奈特出了名的低調,直到2016年4月出版自傳《鞋狗》(Shoe
Dog),外人才對耐克的創業歷程深入了解;但這位在同仁眼中害羞寡言的領導人,只要談起耐克的創新突破,眼睛就炯炯發亮。“當年我們幫《回到未來》做鞋時,鞋子只空有外形,于是下決心要完成自動系帶鞋。現在,這目標終于實現了。”奈特瞇起眼、略帶欣慰地說。
這款鞋的售價不菲,一雙高達720美元(約合5004元人民幣),但反映不俗。雖然耐克官方并未透露實際銷售數字,但紐約*大的球鞋店Flight
Club發言人Steven Luna指出,耐克HyperAdapt 1.0自發售以來在店里的銷售一直很好。
耐克并非特例。德國運動裝備廠商彪馬(Puma)也推出了類似的運動鞋。德國弗萊堡大學工程師克萊維斯·耶利(Klevis
Ylli)也在研發一款自動球鞋,除了自動系鞋帶外,當使用者要脫鞋時,只需輕敲鞋跟兩下,鞋舌部位的彈簧會松開,讓使用者輕松脫下球鞋。
耐克挖掘需求,創造需求,再借著代言人的光環,創造潮流。1980年代中期,耐克的氣墊鞋Air Jordan在邁克爾·喬丹(Michael
Jordan)的加持下,一個月賣出40萬雙。這也是耐克美國營業額在1980年代超越阿迪達斯的關鍵。即便喬丹退休多年,Air
Jordan系列仍暢銷不輟,2016年僅Jordon鞋就創造出超過26億美元的業績,在美國籃球鞋市場占有率高達58%。Air
Jordan成為經久不衰的經典品牌。2014年《彭博商業周刊》85周年特刊就以這款鞋作為封面,并如此評價,“Air Jordan籃球鞋重塑了球鞋行業。”
耐克Air Jordan系列
當同業開始啟用影視明星出任代言人,讓運動往時尚靠攏時,耐克始終堅持運動員代言,做符合運動員需求的產品。“我們不找明星代言,只找運動員。”奈特堅定地告訴《商業周刊/中文版》。以Air
Jordan為例,因為喬丹獨特的打球方式,習慣大步跳躍灌籃,為了增加跳躍力,以及減輕雙腳落地時的壓力,耐克特別在鞋底加上氣墊塊。
1997年,蘋果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曾如此贊美:“(耐克)是史上*偉大的營銷公司,耐克在廣告里向運動員致敬,借此告訴大家他們是誰、他們做什么。”
技能型創新
從耐克總部園區,可以明顯感受到這一點。耐克總部位于美國西北部俄勒岡州波特蘭市近郊,這里堪稱是運動愛好者的天堂。在這個占地30萬平方米的廣闊園區,隨處可見穿著耐克運動鞋的同仁騎公司腳踏車穿梭而過,這些腳踏車也開放給外面的人使用。走在路上,迎風招展的是印著運動員場上英姿的旗幟,每幢巍峨大樓都以喬丹、老虎伍茲(Tiger
Woods)、安德烈·阿加西(Andre Krik Agassi)等運動員命名。穿過由環保材質制成的碧綠足球場,走進Bo
Jackson運動中心,里面不但健身房、瑜伽室、跑道、籃球場一應俱全,還有奧林匹克等級的12線道游泳池,以及10米多高的專業攀巖場。
耐克總部
至今,耐克從沒有停下腳步。一系列創新包括強化包裹性的Flyknit鞋面、不沾泥漿的Anti-Clog系列足球鞋、減低風壓的Vapor球衣、方便收納的Gyakusou夾克等。“耐克產品的機能性創新,在競爭激烈的運動市場表現非常突出。”投資銀行Evercore分析師Omar
Saad指出。
如今,耐克已是全球運動品牌的龍頭,分公司遍及全球六大洲,員工多達6萬人。半世紀來,耐克由前身藍帶公司的8000美元營業額,躍升為2016財年323億美元的運動用品帝國,相較同業阿迪達斯集團2016財年預期營收192億美元,高出甚多。
創新過程并不容易。耐克在1979年**次推出擁有12項專利的氣墊鞋“百檢網”(Tailwind)就失敗了。因為設計失誤,氣墊受力就解體分離,結果這款鞋以大規模回收黯然下市。奈特檢討,“我們從中得到有價值的教訓,不要把12種發明都塞到一款鞋上,這對鞋子的要求太高了。我們回到設計圖重新開始。”
奈特接著表示,“耐克一貫的哲學都是:先試一把,再積累經驗。”9年后,耐克重新改款,換掉隱藏式氣墊,改以可見式的大氣墊中底,并在鞋底打上“Air”標識,終于打響氣墊鞋名號。
失敗,對于奈特而言,并非新鮮事。在創辦耐克之前,奈特當過百科全書推銷員、當過證券業務員,更曾想要成為一位運動員,但都因成績一般而作罷。
創辦耐克
1964年,奈特26歲,他從日本進口跑步鞋品牌鬼冢虎(Onitsuka
Tiger)到美國銷售,售價低于阿迪達斯球鞋,就這樣靠代理創立了藍帶體育用品公司。奈特告訴《商業周刊/中文版》,他在念俄勒岡大學時,他的長跑教練比爾·伯爾曼(Bill
Bowerman)一直用各種方式打造運動鞋,試著做出優秀的新跑鞋給運動員試用,他也是試用者之一。后來他去斯坦福大學念MBA,寫了篇畢業論文《日本運動鞋是否能打敗德國運動鞋,就如日本相機打敗德國相機》。寫完后,他腦子不斷思考這個點子,后來越來越確認,這就是他想要做的事,這是他的瘋狂點子。
8年后,鬼冢虎打算收回代理權,奈特因此自創耐克品牌,一開始經營非常辛苦,直到他制訂了耐克朝運動員精神的主軸發展策略,營運才漸入佳境。
但在當時,美國人并無跑步運動的概念,跑步只存在于田徑場。為此,經營報社的父親擔心他創業失敗,還要求奈特再進大學學習會計,當個會計師,把賣鞋當副業。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