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1 來源:互聯網
當前,對于我國的皮革行業,外需不振已成為眾多出口企業的共識,出口轉內銷或許將給企業提供謀求自救的“正能量”。
近日,中國皮革協會發布的《2012年皮革行業經濟運行報告》顯示,我國皮革業在多重壓力下,去年總產值和利潤都大幅下滑。2012年,全國規模以上皮革、毛皮及制品和制鞋業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0556億元,同比增長了14.01%,增速回落11個百分點。皮革、毛皮及制品和制鞋業出口760.9億美元,同比增長9.8%,增速回落12.2個百分點。
中投顧問輕工業研究員朱慶驊表示,主要源于我國皮革產業對外貿易業務受外圍市場的影響出口量有所回落。一方面,是因為人民幣升值,造成我國的產品相對價格上升,影響出口量有所回落;另一方面,是因為全球整個經濟環境持續低迷,消費欲望不夠強而導致的。
雖然上述原因是導致我國皮革行業利潤下滑的一個原因,但也絕不是**的原因。了解到,皮革行業利潤下降的另一原因是隨著原材料不斷上漲、勞動力成本和日益嚴格的環保等方面不斷增加讓行業無論在盈利以及產值方面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因此,也導致以出口為導向的企業增長緩慢。
那么,我國皮革行業出口是否已經到了“拐點期”呢?中商情報網產業研究院紡織行業研究員張英劍認為,長期以來,我國皮革行業的發展走的是“原料大量依靠進口,成品大量依靠出口”的路子,生產、銷售、技術均對外部環境具有很強的依賴性。尤其是歐債危機以來,全球經濟增速下滑,我國皮革產品主要出口市場例如美國、日本、歐盟等國家和地區深陷危機泥潭,復蘇緩慢,消費者購買需求下降,造成了我國皮革產品出口增速回落的情況。
在“外銷遇冷”的市場環境下,以出口為導向的皮革企業應轉變發展方式、回歸國內市場或許是未來發展新一輪增長的一個方向。
由“外”轉“內”拓展國內市場,在謀求內銷轉型中又會面臨哪些挑戰呢?在張英劍看來,出口轉內銷不會一帆風順,會存在三方面的挑戰。一方面,國內皮革行業缺少知名品牌。雖然我國是全球*主要的皮革生產國之一,但并沒有形成世界范圍內或國內市場具有優勢地位的品牌;另一方面,在營銷渠道方面缺失。過去我國皮革企業常年主攻外銷市場,并沒有在國內市場建立起完善的營銷模式和營銷網絡,這對本土皮革產品在消費市場快速而廣泛地滲透提出了挑戰;再一方面,貿易環境有待優化。相較于外貿市場,國內皮革銷售市場在大環境方面規范性欠缺,在交款、付款以及下家交易等諸多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
張英劍告訴記者,今年,制約外貿增長仍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皮革業面臨的貿易保護主義可能更為嚴重,加之匯率變動、成本優勢向東南亞等地區轉移等方面導致皮革業發展減速的因素短期內難以改觀。
當前,我國正處在人口紅利消失以及人口老齡化加速的轉折關鍵期,企業的人力成本會不同程度地增加,提升企業的信息化和自動化水平將有助于生產能力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而把“雞蛋放在不同籃子里”的多元化市場發展也將有助于規避在國際市場中的貿易摩擦風險。
張英劍認為,今年外銷市場“危機四伏”,眼下*重要的一點是要苦練內功,提升本土品牌核心競爭力,包括質量值得信賴、產品設計理念與國際時尚步伐一致或**、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才能使業績穩步增長。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