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1 來源:互聯網
北京11月19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奧康鞋業(yè)不僅給中國的制鞋企業(yè)爭了口氣,而且從法律上維護了中國鞋企的正當權益。今天(19日)上午,在很多媒體和互聯網上,我們都能看到這樣的消息。
來自奧康鞋業(yè)的消息,浙江奧康鞋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已經收到歐盟高等法院下達的判決書,*終裁定歐盟初級法院在審理奧康抗辯歐盟反傾銷的案件上,個別法律條款使用不當,欠缺公正,終審判定奧康勝訴。這標志著中國奧康公司不僅在行政上,而且在法律上取得了抗辯歐盟皮鞋反傾銷的雙重勝利。
奧康的勝利來之不易,前后歷時六年。2006年10月,歐盟決定對中國皮鞋征收為期兩年的高額反傾銷稅,高達16.5%。同年10月,奧康、溫州泰馬等5家中國鞋企上訴到歐盟初級法院。在此后的6年時間里,其他4家鞋企因為感覺二審勝訴無望,宣布放棄上訴,但奧康始終沒有放棄抗辯,直到獲得*后勝利。
奧康鞋業(yè)與歐盟進行的反傾銷抗辯,歷時六年。這期間,歐盟委員會曾經在2011年3月31日終止了反傾銷措施,但并沒有解決反傾銷的法律問題。經過進一步的努力,奧康還從法律上獲得了勝訴,而且歐盟委員會還將賠償奧康上訴的訴訟費,與奧康有貿易關系的進出口商,原則上也可以從歐盟有關方面獲得退回6年來被征收的反傾銷稅。這件事本身雖然看似不大,但是對于中國出口企業(yè)意義很大。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所助理研究員魏亮,認為奧康打贏官司對未來有非常大的借鑒意義。
魏亮:**,奧康打贏官司為今后企業(yè)在國際貿易糾紛方面取得有利于自己的進展有幫助。在過去的十年或者二十年時間中,我國企業(yè)面臨一些不平等或者不公正貿易裁定時,往往有苦說不出,或者干脆不愿意去做。現在奧康能夠堅持訴訟并且取得勝利,為中國企業(yè)解決國際貿易爭端提供了一種措施和辦法。
第二,現在長時間的國際官司成本很高,如果難以彌補這個成本,顯然打官司還不如不打。在這樣的狀況之下,這對于其他企業(yè)是一種鼓舞。
第三,官司對今后的企業(yè)解決貿易糾紛有重大的借鑒意義,可以使我們的企業(yè)勝利拿回自己應得的利益。這些利益不僅僅局限于奧康,不僅僅局限于鞋業(yè),而且形成了程序和秩序,這在今后其他的企業(yè)解決類似的問題上、在普通法體系中有非常大的借鑒意義。
其實奧康跟歐盟打官司的過程,也經歷了不少艱辛。光是耗費了六年時間,就不是一般企業(yè)能耗得起的,中途就有4家鞋企退出了。有人也許會說,奧康財大氣粗,所以有實力、耗得起。但是奧康肯定不是有勇無謀,而是有信心,并且有技巧地處理了危機。魏亮認為,奧康的認識比其他企業(yè)好,取得官司的勝利自然使它成為行業(yè)的領軍人物。
魏亮:**,奧康**認識到應訴是在國際經濟交往中非常正常的事情,認識上比其他企業(yè)要好。第二,從經濟學的理論上,很多企業(yè)打官司一般都是失敗的,除非有一家核心企業(yè)能夠提供更多的支持,也就是公共的制度,其他企業(yè)當然就樂意搭便車了。這個案子中,奧康出了公共利益,其他四家企業(yè)出于資金鏈、時間成本和其他機會成本的原因,不去打官司了,愿意搭便車。所以如果奧康繼續(xù)堅持下去并且勝利,那它就自然而然成為國內鞋企的領軍人物或者核心企業(yè)。這對于奧康本身的發(fā)展非常有利,奧康堅持官司的時候付出了非常多的成本,但是在案子塵埃落定之后,它取得的收益可能遠遠多于成本。
奧康的勝訴對于中國整個制鞋行業(yè),可以比喻為"前人栽樹,后人乘涼",因為它的行為,為中國鞋企未來面對反傾銷等國際貿易爭端找到了相關法律依據,為中國鞋企國際化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保障。但不僅是制鞋,中國出口的多種商品,比如光伏電池組、陶瓷、鋁車輪等等,經常會遭遇其他國家的反傾銷。如果今后類似摩擦增多,是不是中國企業(yè)都要像奧康那樣,據理力爭并且力爭到底呢?魏亮認為,據理力爭是有道理的,而且多層級的相互配合是今后企業(yè)在國際經濟貿易交往方面應該借鑒的。
魏亮:**,據理力爭是有道理的,如果能堅持一定能產生成果,成果不僅僅是勝訴或者敗訴了,而是在國際經濟貿易交往領域學到了什么。第二,原來的糾紛主要集中于低端制成品,包括初級產品;現在向高端發(fā)展,尤其是光伏電池也遭到了反傾銷和反補貼的調查,意味著貿易上的摩擦背后體現的是國家競爭力的斗爭,也就意味著中國的經濟競爭力在逐步上升,我國的產業(yè)政策是行之有效的。國外不承認也不努力實現自己的產業(yè)振興和產業(yè)政策,只好用反傾銷或者反補貼進行對抗。在這個過程當中,**,政府層面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比如官方協調;第二,其他國家用反產業(yè)政策的方式時,企業(yè)要做的是通過法律途徑證明自己是基于自由市場經濟的運作方式而運作的。
同時,魏亮表示,作為政府和企業(yè),應該做好防范準備。
魏亮:做好防范準備,要分層次,做到不缺位也不越位。作為政府,要有產業(yè)引導的促進作用,但是資金僅僅要用于引導和培育產業(yè)上,而不是培育和引導企業(yè)上,讓其他國家沒有把柄說你補貼、放任傾銷。行業(yè)協會也有預防機制,比如建立硬訴的機制和體制,很多企業(yè)打官司一方面沒有時間成本,另外一方面也確實沒有錢。但行業(yè)協會組織總是有錢的,一個企業(yè)沒有錢,多個企業(yè)總是有錢的,這方面的行業(yè)協會要起到積*的作用。
評論員簡介:
魏亮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經濟、金融安全相關研究工作。
1、檢測行業(yè)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