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就像一座謎一樣的城市,吸引著人們關注的目光———如果說城市品牌是一棵大樹,那么對溫州來說,溫州模式是“根”,信用溫州是“枝”,城市文明是“葉”,區域龍頭是“果”。
品牌之“根”:溫州模式
黨的十六大之后,溫州成了全國關注的對象:薄熙來率遼寧省14個市的市長、100余個縣(市、區)長以及一些知名企業家來溫州;山東平原縣600位農民兄弟包專列來溫州———他們關注的就是“溫州模式”。
今天的溫州之所以名揚四海,其根源就在于溫州人創造的溫州模式。在與國內很多城市相比,溫州在機制方面顯出了特有的競爭優勢。城市競爭力研究專家倪鵬飛這樣評價溫州:民營經濟發達,企業制度靈活,產權保護好,經濟市場化程度高。隨著溫州模式在全國的“推廣”,溫州民營經濟的先發優勢在減弱。溫州要保持這種制度優勢,仍需要完成一些新的突破———民營企業的改制:完善企業內部法人治理結構,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進行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建立起一種有利于品牌、資產、技術、人才優化組合,各種所有制成分共存共融的機制。
品牌之“枝”:信用溫州
1987年8月8日,杭州市武林門一把大火燒掉了2000多雙劣質溫州皮鞋,也燒掉了溫州的信譽。那一段時間,溫州是與“假冒”兩字連在一起的。
1999年,同樣在杭州武林門,奧康一把火燒毀了2000雙假冒溫州品牌的皮鞋,重塑了溫州的信用形象。
信用,宛如溫州城市品牌之樹的“枝干”,是如此的不可或缺。
2002年起,8月8日被作為溫州的誠信日,銘刻在溫州人的心里。市委書記李強說,溫州在經濟發展過程當中曾經就信用問題,失去了很多。一個地區也好,一個企業也好,人才、資金、項目,這些東西以后都可以從外面引進,唯獨信用不能引進,信用只能靠自己。因此,信用是支撐一個地方經濟發展的一種長遠的戰略資源。信用是我們的第二張名片。
“信用溫州”建設得到了中央和地方媒體的高度評價,改變了溫州的形象,提高了社會知名度。統計局一項調查顯示,市民對信用建設的支持率高達97.43%。
溫州,一個鮮明的信用城市形象正在樹起。
品牌之“葉”:城市文明
溫州人正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努力改寫著城市面貌。2000年4月,溫州開始創建全國文明城市,2002年榮獲了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先進城市稱號。今年,我們的目標是成為首批全國文明城市。
對照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指標要求,我市加快了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設施建設步伐,加大以市容環境衛生、交通秩序為重點的專項整治力度,繼續開展文明社區創建活動,加強城鄉接合部綜合整治,積*做好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的申報迎檢工作。與此同時,還將進行非公企業精神文明創建和風景旅游點(區)創建。去年,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會長陳士能在溫州接受中外媒體采訪時,發出的卻是這樣的感慨:“這兩年我每年都有三四次來溫州,每次都有新的感受。狹窄的馬路變寬了,破舊的房屋變新了,而且地也綠了,燈也亮了,整個城市都美麗了。”
城市的面貌每天都在改變。城市的文明形象,將使溫州城市品牌之“樹”常綠。
品牌之“果”:區域龍頭
“長三角”經濟圈的龍頭城市是上海,“珠三角”經濟圈的龍頭城市是廣州。處于“浙南閩北”的溫州,該怎樣確立溫州城市的影響力?
把城市做大。去年的黨代會提出,溫州要從“甌江時代”邁向“東海時代”,從一個“沿江城市”進入“濱海城市”。今后的溫州市區,不僅是鹿城、龍灣和甌海,還將包括永嘉、洞頭、樂清、瑞安。我們可以預見,一個甌江之畔小城市正在迅速成長,變成面向未來的濱海大都市。
1985年,國務院在溫州被列為14個沿海開放城市的批復中,就要求“把溫州建設成為我國東南沿海重要的工業、外貿、港口城市”?,F在,我們的目標是把溫州建成東南沿海的大商港,從單一的貨運港口轉變為交通樞紐港、商貿港、金融港和信息港。浙南閩北,區域性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集散中心,舍我其誰?!
擴大經濟影響力。進一步打造“國際性輕工城”,把溫州建成*具活力的開放城市和濱海山水文化名城,形成一個宜居、宜商、宜創業的環境,我們的經濟影響將更加深遠。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