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1 來源:互聯網
CPI上漲,鞋企面對漲薪潮很無奈
制鞋企業作為勞動密集型企業,對CPI上漲尤為敏感,所以“漲薪潮”問題充斥著整個制鞋業。企業陷入兩難境地,一方面工人生活壓力不斷增長,漲薪需求強烈,另一方面企業訂單雖然增長,但利潤卻下降了。不漲薪招不來工人,留不住工人,因此很多鞋老板表示很無奈。
丁水波表示特步并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在工資方面,本來每一年一直都有在提升,沒有出現需要有很高的增長。而在“用工荒”這一話題上,丁水波的態度是“這是一個趨勢,也是對勞動密集型產業的一種新的壓力。”除此之外,他還提到,除了更好的改善條件以外,將此類產業往內陸遷移也是一種趨勢。”
確如丁水波所言,我國是制鞋大國,但不是制鞋強國,所以候鳥經濟效應尤為明顯,產業隨著經濟環境變化會朝低成本區域遷移,“東鞋西移”就是很好的例證。
綜合比較各種因素,向“外”轉移難如人意
“*近創信調整了廣州、深圳兩地生產線員工工資,其中廣州員工調整的幅度達到25%。”廣東制鞋的龍頭企業、廣東創信鞋業董事長吳振昌很明白,如果還要在廣東保持龐大的鞋業生產規模,增加工人的工資必不可少。
吳振昌介紹,20年前,他給普通員工的月薪是200到250元。當時這些工人如果留在家鄉,每月只能賺80元到90元,價差很大,所以工人愿意出來打工。而現在,就算他給工人1000元以上的底薪,也不具備足夠的吸引力了,因為內地的工資已經上漲了。
吳振昌156 0190 2607年從臺灣地區來到廣州番禺設廠,是*早一批將生產線遷往大陸的臺灣地區鞋商之一。他利用原先的接單渠道和國內廉價的勞動力為耐克等一批大客戶代工,在廣州迅速發展起來。后來,他索性將臺灣工廠關閉,將全部訂單轉移到了大陸。訂單高峰期,創信曾有接近2萬名員工,年出口額1億多美元。而現在,他的制鞋王國保持萬余工人規模,*少時只有工人六七千人。
鑒于目前珠三角的經營狀況,吳振昌認為目前30美元以下的鞋子不適合在廣州生產了,在廣州、深圳等地的生產線應該生產更有技術含量、附加值更高的產品。這樣企業部分產能“轉移”就成為必然。
但是,企業在向“內”轉還是向“外”轉的問題上,吳振昌有些犯難。幾年前,吳振昌也開始代理一些品牌拓展內銷,但進展并不順利,目前還占不到公司銷售額的10%,一個純粹的出口代工企業要想轉型做內銷市場,難度很大。
吳振昌不止一次到越南及東南亞國家考察,希望將部分生產線轉移到東南亞國家。東南亞國家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很明顯。據他考證,目前越南的工資水平僅僅相當于珠三角的40%,其它東南亞國家平均不到珠三角一半,有些地方更低。而且在東南亞設廠可以依托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規避一些貿易摩擦。
不過,向“外”轉移也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現在東南亞地區水、電、運輸、基礎設施及生產配套等遠遠比不上珠三角,經商環境也遠不如國內,”吳振昌說。
究竟是走是留,還須仔細斟酌
同樣在贛州,53歲的贛州華堅國際鞋城董事長張華榮卻有一點留念他在東莞打拼的日子。
作為**批到贛州吃螃蟹的廣東商人,7年前張華榮從東莞來到贛州,建起了制鞋生產線。贛州的勞動力成本便宜,人均月工資要比東莞便宜300元左右,而且人手充足。贛州的水電成本也要低不少,每度電僅0.68元,而東莞的電價超過0.9元;贛州用水每噸0.9元,東莞則是1.5元。
起初,張華榮在贛州干得風生水起,但接下來他就發現了諸多的不如意。由于當地的產業配套不完善,絕大多數配件和原材料都得從東莞運過去,交通物流成本隨之增加。“在深圳東莞運費只占生產成本的3%,在贛州至少在10%。”此外,缺乏熟練的技術工人、有經驗的管理人才,也增加了企業的管理成本。
張華榮表示,珠三角經過30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完整的、與生產能力相匹配的產業鏈。遷到外地,固然可以降低用工成本,但原材料配套成本也隨之上升。而這兩者抵消,他并沒有感覺到成本上的輕松。
“目前珠三角企業加薪主要是市場彌補多年來珠三角外來工工資偏低、工資增長緩慢的問題,從長遠來看珠三角地區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土地、能源及各種生產要素的緊張,都會促使部分企業向生產成本低的地區"轉移",這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必然出現的現象。”廣東省社科院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表示。
對于很多代工企業來說,向內地轉移并不一定能夠解決所有問題,甚至還會遇到意想不到的問題。丁力舉例說,廣東中山一家休閑服生產企業轉移到西南某省會城市,并在稅收政策、土地、配套設施等等方面取得優惠,但企業經營過程中**遇到麻煩的就是采購。為尋找一種袖口紐扣,采購部門跑遍周邊幾個縣市,*后還是不得不從廣東采購后運到企業。*后企業一算賬,耽誤的時間以及往來的運費等,使轉移后的成本與在廣東生產時相差無幾。
丁力認為,從目前看,珠三角的確出現了單個企業“轉出去”的現象,但還沒有出現大規模“產業鏈轉移”的趨勢。在市場競爭中,企業都不是孤家寡人,都需要上下游產業鏈配套,而且企業的成本不僅僅只有勞動力成本,更有協作成本、物流成本及其它經營成本,在諸多制約條件下,企業是走是留必須謹慎,“轉移”也許符合企業的發展戰略,留下來消化成本,就地轉型升級,也許也能走出一條新路。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