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1 來源:互聯網
1月至5月,全省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4123.9億元,增長12.3%,增幅比一季度回落1.9個百分點;其中,規模以上中小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3278.3億元,同比增長12.25%。
面對平淡的數據,加上之前“浙江中小企業陷入繼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又一輪發展困境”的說法,不禁讓我們思忖,中小企業目前生存狀況究竟如何?對未來的信心有沒有動搖?
現實的掣肘
“去年到現在,塑料漲了18%至25%;銅價漲了20%至30%,銀價更是漲得離譜。”浙江民泰金屬制品有限公司負責人陳建敏感嘆,綠豆大的銀觸點,從原來的0.4元漲到1.15元,而一個開關也不過賣了4元錢。
陳建敏的印象中,低壓電氣配件行業似乎從來沒有經歷過這樣的價格波動,往往訂單還沒開始做,就發現實際上已經虧了,因為原材料漲了價。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加上用工成本的增加,直接導致了利潤越來越少。
陳建敏坦言,他的擔憂還不僅僅于此,原材料、用工成本上漲,包括用電的變化,都給民泰帶來了負擔。而據調查,今年上半年,小企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平均用工成本較去年提高了15%至20%。
除此之外,人民幣匯率波動頻繁也讓中小企業頗感為難。據省商務廳的統計,今年上半年,我省出口1004.8億美元,同比增長22.3%,低于全國平均增速1.7個百分點,也比去年同期回落17.4個百分點。
“形勢嚴峻。”浙江瑞和進出口公司陳紅勝感嘆道,人民幣匯率是這兩年來和外商談判*難達成一致的問題。去年6月以來,人民幣已累計升值5.1%,意味著企業匯率虧損至少5%。
對此,從剛剛結束的浙江省經濟工作分析會上公布的數據,或許也可以窺見一斑:1月至5月,我省企業虧損面和虧損額均有所提高,規模以上中小企業虧損4980家,同比增長12.77%,虧損額同比增長26.9%。其中,食品、皮革、家具、造紙、印刷等5個加工型行業利潤出現負增長。
轉型的煩惱
市場競爭是殘酷的,對外貿公司來說,或許還有生產同類商品的企業可供選擇,但對于浙江大多數從事制造業的中小企業來說,不得不提升生產和管理效率以消化成本帶來的壓力,甚至進行技改,或轉向其他行業。
浙江江南數控機床有限公司原先從事為石化產業制造活塞等配套零部件,產品附加值低,利潤空間也日益壓縮。
“現在許多企業的狀況跟我們在2008年的遭遇類似,但幸運的是我們轉換了方向,逃了出來。”談起當年“壯士斷腕”般的舉動,江南數控總經理施建南語氣堅定。2008年,施建南毅然投入上千萬元和臺灣企業開展合作,開發配套零件的上游數控加工設備。
據介紹,江南數控今年的產值將躍升到1億元,產品利潤率在30%左右。“*重要的是,石化配件作為維修更新類設備,很難做大;而只要有制造業的地方,就有使用數控加工設備的需求。”
相比于施建南調頭轉型升級的“遠慮”,還有許多中小企業并未跨過目前的“近憂”。比如,這幾年實業投資回報率的下降,讓單純依靠自身積累企業很難實現生產規模的擴大,更不用說技術改造和產品的轉型升級。
“部分企業因此‘斷糧’,即使能夠獲得貸款,在數量上恐怕也難以滿足需求。”五龍控股負責人丁維福說。
而據省經信委調查,56%的中小企業認為今年從銀行貸款的困難程度超過去年,有高達14.9%的企業曾經在今年上半年借貸了民間資金。
“企業要投資,要技術改造啊,要擴張,投資新的項目,要升級,你沒有錢你升什么級?”對此,陳建敏深有感觸,現在資金流這么緊張,企業基本上都是吃老本,誰會再去投資啊?
信心仍堅守
“把一只老鼠放在空置的倉庫,十天后,老鼠并未餓死。很多時候民營企業就像老鼠一樣,無時不體現出求生的本能,忍受常人無法忍受的寂寞和孤獨。”7月13日,富春江集團董事長孫慶炎留在微博上的這段話引起了許多企業家的關注。
陳建敏深以為然,危機從來就是重新洗牌的契機,強者可借機崛起壯大。“不同的企業,今年的期望值是不一樣的。我們的心態放好點,可以不賺錢。”陳建敏認為,目前的情況,信心比黃金來得重要,大部分企業的困境差不多,只要能堅持下去,公司長遠發展還有利好。
據調查,二季度我省企業景氣指數為110.22,雖有所回落,但已連續7個季度在110以上高位。民間創業熱情也較高,尤其是溫州,1月至5月,工業投資、技改投資分別增長43.8%和44.7%,增幅遠高于其他地區。
盡管許多中小企業仍在彌漫著寒意的路徑中苦苦支撐,好在信心似乎并未因此流失。上周日,在浙商研究會主辦的2011浙商夏季論壇上,當300余名來自省內外的浙商代表被問及“您覺得下半年公司經營狀況會怎么樣”時,仍有50%的浙商代表相信“會有所好轉”。
這荒那荒心不慌
“三荒三高”是今年上半年出現的一個新名詞——“三荒”分別為:錢荒、電荒、用工荒;“三高”則是:高通脹、高稅負、高成本。企業資金緊張、融資成本高企、用工成本和原材料成本大幅上升,多重利空因素的疊加效應,使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面臨****的嚴峻挑戰。
不過,上周日(7月10日)在由浙商研究會主辦的2011浙商夏季論壇上,三百多名來自省內外的浙商代表則用問卷回答了他們的感受:今年的資金狀況明顯緊張;時時感到疲憊和壓力,但信心并未失去。 [next]
兩*分化苦樂不均
盡管存在幾乎所有生產要素全線上漲的情形,但剛剛公布的浙江省今年1月至5月份工業經濟統計卻顯示:利潤增幅大于銷售額增長——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2.3%,而利潤同比增幅則達到33.7%。
浙江之所以出現今年上半年利潤增幅大于銷售額增幅的情況,一個重要原因是其調查對象限于規模以上企業。
“規上”企業中的國有企業特別是壟斷性國企、大型民營企業、上市公司等不缺錢。他們獲得資源的渠道和成本較低,所以并沒有資金特別緊張的感覺。而量大面廣的中小企業,以及負債率本來就偏高的大型企業,因為資金鏈長期超負荷運行,銀根一收緊,現金流立刻就捉襟見肘。
以今年一季度為例,大、中、小、微不同類型企業間資金壓力差異*大。據統計,全省小型企業一季度財務費用增幅高達41.8%,而中型和大型企業財務費用增幅分別為25.0%和-0.04%。“規上”企業的好日子掩蓋了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型、微小企業的困境。使得苦樂不均、兩*分化現象更加嚴重,也增加了宏觀調控和協調發展的難度。
“瘦狗行業”面臨洗牌
生產要素的全線上漲推動市場進入高商務成本時代,也直接導致了企業利潤的下降。浙江省國稅局的統計顯示,浙江(不含寧波)納稅額在50萬至500萬元之間的制造業企業,增值稅與銷售收入之比正從2008年的2.9%開始逐年下降,今年的前四個月再創新低,只達到2.55%。這表明產品增加值在走低,傳統的低價格優勢將一去不返。
在不斷上漲的成本擠壓下,一些傳統行業的增長已經陷入持續低迷。部分高能耗、勞動密集的出口導向型行業受影響比較明顯,利潤萎縮。今年1-3月,溫州市經濟貿易委員會監測的102家制革企業、22家造紙企業、80家金屬冶煉企業等高耗能行業利潤總額同比均為負增長,而分別屬于眼鏡、打火機、制筆、鎖具、剃須刀等出口導向型行業的35家企業,利潤同比下降30%左右。
“鴨梨”高懸但信心還在
身處目前這種復雜的市場環境和經營壓力,浙商是否“會有疲憊感或疲倦感?”自我判斷為“經常有”和“偶爾有”的分別為33%和67%,所有問卷沒有一人選擇“從來沒有”。印證了這是一個全民食“鴨梨”的時代。
與疲憊感相對應,在“您覺得自己**當中處于工作狀態的時間大約幾小時”這個問題上,判斷“12小時及以上”的*多,達到33%;而選擇“6小時及以下”的*少,為13%。說明眼下日子逍遙的浙商不多。
盡管資金緊張,競爭壓力很大,但浙商的信心似乎并未因此流失。“您覺得下半年公司經營狀況會怎么樣?”有一半的浙商相信“會有所好轉”,其余一半的分別選擇“下半年會更艱難”和“不好說”。
高通脹、收縮流動性、資源能源短缺、要素成本上升等趨勢將在一定時期內持續存在。浙商的傳統老路將越走越窄。如果繼續“穿舊鞋”或者“穿新鞋走老路”,“浙江模式”優勢將消失殆盡。如果我們能夠在新產業、新模式、新發展方式方面**,浙江照樣可以在新的路段上領跑。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