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1 來源:互聯網
一塊被污染過的土地是否只能慘遭遺棄?或許不用那么悲觀。自然界*重要的污染物分解者——微生物已逐步被運用到治理土地污染中。
媒體記者近日在采訪中了解到,土壤污染修復“大餐”開席后,微生物修復技術日漸受到重視。在河南和江蘇,受污染的地力下降稻田經過微生物修復,基本恢復了耕地功能。
“微生物是自然界*重要的污染物分解者,微生物修復技術被公認為是*具潛力的修復技術。”9月27日,土壤修復專家、北京三色微谷集團董事長王立平對本報記者說。
新興環保技術“變廢為寶”
河南省濮陽市有一塊被當地人稱作“老水淹地”的土地,那是中原油田開采過程中形成的2.9萬畝油區石油污染地,多年來無法耕作。
幾年前,河南省地礦局地質環境調查院承擔了這塊地的土壤修復技術研究項目。研究人員以微生物修復技術為主,利用植物的協同作用,與自行研制的營養液相配合,輔以物理和化學法。*終,這塊土地石油污染物降解率達到85%,含鹽量降低85%,治理后的土地基本恢復耕地功能。
江蘇鹽城市新洋農場之前也有一塊受污染和地力下降的稻田。2008~2010年間,科研專家對這塊地施用微生物菌劑進行修復,結果顯示:在同樣中等偏下的地力條件下,分蘗肥和穗肥每畝平均少施5公斤,每畝有效穗數達23.09萬,比對照田增長了18.28%,每畝單產達到678.54公斤,比對照田增產15.47%。
在各類環境要素中,土壤是污染物的*終受體,大量水、氣污染陸續轉化為土壤污染,損害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由于土壤污染具有隱蔽性、滯后性等特征,其對人類的危害將是災難性的。
今年4月17日,我國首次公布了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結果,全國土壤環境狀況總體不容樂觀,部分地區土壤污染較重,其中,鎘、汞、砷、銅等重金屬污染問題突出。
一些地區,糧食重金屬含量超標的情況十分嚴重。國土資源部副部長、國務院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王世元介紹,全國中重度污染耕地大體有5000萬畝。
“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和人口的不斷增加,中國土壤污染總體上呈加劇趨勢。”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土壤污染與控制研究室李發生研究員說。
中國土壤學專家、南京農業大學教授潘根興也表示:“我國土壤污染比其他國家都要嚴重,日益加劇的污染趨勢可能還要持續30年。”
與土地污染伴隨而生的問題是,如何治污。“與大氣、水污染治理相比,我國的土壤污染治理幾乎沒有起步,總體差距較大。但一旦市場打開,規模將遠遠大于大氣和水污染的治理。”在2013中國環保上市公司峰會上,環保部生態司司長莊國泰說。
修復后“鎘污染區”稻米可上餐桌
不過,通過微生物修復技術,原本受污染土地的作物也并不再那么危險。
今年3月,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公布的*新結果也顯示,通過微生物修復,可使鎘污染產區稻米上餐桌。
王立平此前曾帶領科研人員在河南蘭考進行過試驗,使用“三色原菌劑”的示范組平均畝產達到了507.5公斤,地塊土壤細、松軟、通透性好、層次分明,且長在土壤中的小麥根系比一般的多一半,須根長而粗。未使用“三色原菌劑”的地塊平均畝產量只有355公斤,比示范組平均每畝收益少225.6元。
他說,這項科技成果已在遼寧、黑龍江、吉林、新疆、湖北恩施、福建、江蘇等20多個省、市、縣進行了9年多示范推廣,建立多個種植、養殖、水產等農業項目示范區,水稻、蔬菜、果業項目不僅可恢復土壤活力,還可增產15%~80%。
據專家組介紹,佛山金葵子植物營養有限公司研發的微生物產品“金無蹤”,能改變土壤中重金屬的離子形態,降低重金屬的活性,消除重金屬對農作物的毒害,降低農產品的重金屬含量。經檢測,在中輕度污染的稻田土壤里,稻米鎘含量降低幅度達23%~57%,達到國家食品衛生標準。
政府的研發投入仍偏弱
除了農業領域的土壤污染修復外,微生物修復的領域還十分廣泛。
如果海洋上發生原油泄漏污染,物理方式是先用圍欄將泄漏的石油圍住,阻止其在海面擴散,再吸附回收。圍欄應具有滯油性強、隨波性好、抗風浪能力強、海生物不易附著等性能,但大量投放成本相當高。
如果采用化學方式處理,容易產生二次污染,可能變成另外的化學衍生物。而采用微生物修復可以解決上述問題。
中科院微生物所的研究顯示,某些天然存在于海洋或土壤中的活體微生物及其本身產生的活性物質酶類,通過生物化學反應,可以將石油的主要成分烴類物質,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完全消除污染物,不會引起二次污染。與物理、化學方法相比,它對人和環境造成的影響小,且費用僅為傳統物理、化學處理方式的30%~50%。
2003年年底發生在西班牙海域的“威望號”油輪斷裂事件導致7.7萬桶燃油泄漏,石油泄漏處理公司研制了多種強降解能力的商品微生物制劑,制造成干粉末狀,使用時溶于水中或直接播撒在石油污染物表面,以去除石油污染。
南京林業大學副校長張金池教授等人研制的微生物修復技術,可以幫助植被恢復。他們篩選出5個生命力超強的土壤微生物菌種,和土壤、種子混在一起,往裸露的巖壁上一噴,一年后就能長出一片綠色,三五年后還能郁郁蔥蔥。張金池介紹,這項技術成本在100~120元/平方米,一年后就是一片綠,三五年后仍可實現90%以上的綠化覆蓋率。
本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由于多數人對于微生物修復技術缺乏了解,目前這項技術及產品的推廣難度較大。“我們研發的產品銷售還比較困難,眼下主要是向農民租地或教農民施用,并承諾保證他們有收益,示范給他們看。”王立平說。
從國家層面上看,一方面是土壤污染不斷加劇,另一方面則是土壤污染的防治和修復技術落后。
本報記者從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拿到的《全國環境保護相關產業綜合分析報告》顯示,2011年我國環保技術研發(不含環境友好產品)占營業收入(不含環境友好產品)的3.2%。環保技術研發以研發單位自有資金為主,政府投入僅占7.9%。尤其是政府對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領域的研發投入偏弱。
該報告稱,水污染控制技術和大氣污染控制技術為當前我國環保技術研發的主要領域,而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技術、輻射污染防護技術研發薄弱。
然而,2011年前后,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大氣和水污染防治相關產品和服務占其環保產業營業收入約60%,土壤和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相關產品和服務占30%,而我國的上述兩個比例分別約為80%和10%,具有充分的不同污染要素間產業結構調整空間。
上述報告介紹,我國近期將發布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未來幾年土壤污染防治產業發展重點主要是土壤環境、受污染場地調查、風險評估和修復示范。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