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一向引人注目的浙江溫州,再次被媒體聚焦。這一次,不是因為飛速發展的奇跡,以及溫州老板讓人眼花繚亂的神奇創業故事,而是另一方面的新聞———
2003年上半年,溫州GDP增長滑落到浙江省倒數第二,7、8兩月更是排在末位,甚至有經濟學家據此認為“溫州模式”在走向消失……
其實,溫州GDP增長2003年預計可達14%左右,說“落后”是相對的,因為浙江其他城市的增長實在太快了。盡管如此,這仍是值得重視的信號
在資本外流中“失血”
近幾年,溫州在浙江省外的投資行為迅猛高漲。早在2002年9月,溫州民間資本集中下注四川巴中和自貢,35位溫州老板與這兩個市簽下35個項目,總共投入15億元;個把月里,在蘇州投下了35億元;在東北,目前已有76億元溫州資本;而山東前往溫州招商,一周就拿走投資156 0190 2607億元。由溫州一些民企組建的“溫州財團”,更以千億元左右的資本,在全國各地房地產市場“攻城略地”。
為何溫州民資大量外流?
一是工業用地日益增長,而溫州土地資源稀缺。在瑞安,2002年的工業用地需求在萬畝左右,用地指標卻只有1500畝。溫州很多郊縣甚至鎮上的地價已達每畝25萬元左右,遠遠超過上海郊區及蘇南的地價。
二是人才匱乏,制約了溫州民企特別是大企業的發展。與溫州的經濟實力相比,當地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與精英教育產出的人才大大不足,而房價高、地域較偏又使外來人才卻步。
當然,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就是溫州人向來有流動經商習慣,從來沒有停止過向外流動與拓展的步伐。進入21世紀,眾多溫州民企已完成原始資本積累,進入第二輪的快速擴張期。溫州民資與企業的外流,實際上是企業應對新時期的一種擴張行為,是企業在更大范圍里參與市場競爭、優化配置全國甚至全球資源、追求利益*大化的表現。
溫州企業不僅是資本增量外移,其資本存量也在大量外遷。據調查,目前溫州有一定知名度的外遷企業已達1000多家,整體外遷的企業約250家,這顯然會造成溫州經濟增速減緩。
結構更新緩慢成困局
溫州的產業格局一直以輕工業為**主導,擁有“中國鞋都”、“中國合成革之都”、“中國包裝城”、“中國眼鏡城”等19個“國”字規模的產業。溫州市委、市政府也制定了“國際性輕工城”的目標定位和發展戰略。不過,隨著時間推移,輕工業的**優勢,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溫州的發展,使其難以順利進行產業升級與調整。近十幾年來,溫州制造業結構演變緩慢,唱主角的還是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行業,如皮革、服裝、打火機等。
浙江大學史晉川教授認為,溫州人**突破計劃經濟體制,在經濟轉型的起步和發展階段,為保障交易順利,更多通過人格化交易方式(如在親戚朋友等熟人間進行交易)。一旦這一方式被確立,就會產生慣性和路徑依賴,即一代又一代產業格局與交易方式的固化。其結果,是在各地民營化改革的進程中使先發優勢弱化。
2003年,我國新一輪的經濟飛躍,是以鋼鐵、汽車、房地產等投資為主要推動力的。在浙江,以寧波為代表的重化工業和以杭州為代表的IT等高技術產業也發展迅速。而溫州,除了輕工業,其他類型的企業尤其是重化工業幾乎是零。
外資短缺成“瘸腿”
溫州的外資引進步伐一直緩慢,有些“外企”實際上是持外國護照的溫州人的企業。至今,世界500強企業沒有一家在溫州投資。
“溫州人做生意精明,你在外面都這么精明,人家誰還敢到你的大本營來呢?”溫州市統計局綜合處處長李國洪如是說。會闖天下的溫州人似乎并不善于吸納外部力量,而民間資本的富有也使得一些溫州人認為引不引外資無關宏旨。
從經濟運行規律看,溫州外資少與其產業結構也有很大關系。溫州輕工業不僅在國內獨占鰲頭,國際市場占有率也高得驚人:美國人每穿4雙鞋就有一雙是溫州產的,溫州產金屬打火機占了國際市場60%以上份額,國外輕工企業既然難以超越溫州,也就不愿來此投資。
外資企業缺失,給溫州經濟發展埋下的隱患是:其一,失去了產業升級的外力推動,使得其產業泥足于傳統領域;其二,缺少吸引人才尤其是**人才的平臺;其三,以民營經濟一條腿走路,當然沒有民營與外資兩條腿跑得快。
雖是相對下滑,仍要重視
特別需要說明的是,溫州的發展速度下降,只是相對于浙江全省經濟發展較快而言。去年上半年,溫州的經濟發展速度仍保持在13.1%的高水平,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5個百分點,全年預計可達14%。
盡管如此,它仍是個值得重視的信號。至少提醒著溫州人,如何來“揚長避短”和“取長補短”。
*直接的辦法,當然是摸準阻礙經濟發展的因素對癥下藥。如,采取積*措施化解土地緊張、土地成本居高不下的矛盾;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依托外資突破產業升級的困局;加強本地人才梯隊建設,同時以各項優惠政策吸引全國以及海外的高素質人才,創造人才高地;結合溫州塊狀經濟特色,強化產業集群優勢,發展資本與技術密集型的企業,等等。同時,要善于借鑒別處的好經驗。像杭州實施的以民企引外企,民企與外企合作、合資,利用外企先進的生產技術、管理與營銷方法提升本地企業素質,都是很值得學習的。
經濟學界人士認為,從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來看,在輕工產業充分成長之后,隨之而來的是重工業的發展期,然后是信息產業。發展重工業和信息產業,溫州并非沒有條件。瑞安華峰氨綸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潘基礎就認為,“溫州工業經濟騰飛的關鍵是缺少大企業拉動。在打造輕工城的目標時,應注重培育一批先進的制造業,增強項目的高科技含量,以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在這方面,政府的引導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人民日報·華東新聞》)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