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是各項生產要素成本的不斷上漲,國外是客戶需求的日益冷清,內外夾擊之下,中小外貿企業當前的生存狀況究竟如何?第111屆廣交會三期首日,多家中小參展企業感受到了眼下的無奈。
來到安徽一家鞋類參展企業的展位時,其負責人李經理正在跟前來洽談的法國采購商用英語討價還價。李經理給出1.93美元/雙的價位,但是這位法國人則希望以1.5美元/雙的價格成交。李經理拿著計算器跟這位法國人討論了兩個回合,*終法國客戶留下名片,搖頭離去。
記者從他們的交流中得知,這位法國客戶希望訂購100箱鞋,但是李經理卻不得不拒絕。“量太小,開工不多久就能忙完,還不夠折騰的。而且對方價位壓得太低,綜合下來,賺不到錢。”李經理無奈地說。
據他介紹,該公司生產的運動鞋以出口歐美為主,但由于歐洲經濟情況不樂觀,今年的訂單量較去年同期已經下降了20%。
無獨有偶,青島一家生產草編包的公司也遇到了類似情況。
青島耀盛工藝品有限公司的產品以出口歐美日為主。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公司趙經理大倒苦水:“以前能拿到大訂單、長訂單,現在則只有小單、短單,數量少卻要求交貨快,工人壓力大,很累。”
他向記者舉例說,去年客戶能一次性下兩三萬個包的訂單,工廠用兩個月的時間可以從容完成。現在能有兩三千個包的訂單量就已經很不錯,但是卻要求二十五六天做完。以前統一大量購買多種款式的包,現在客戶要求非常嚴格,每種款式只要幾百個,實行嘗試性銷售,如果市場反響好才繼續下單。“這種嘗試性下單在以前很少見。”趙經理說。他從156 0190 2607年開始參加廣交會,到現在已經是有20年經驗的老外貿人。他對記者表示,今年還出現了另一個新情況,客戶開始對*低起訂量討價還價。趙經理無奈地告訴記者:“以前根本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客戶的訂單很多,我們忙都忙不過來,現在居然在*低起訂量上開始討價還價。500個包是公司的*低起訂量,但現在客戶甚至要求200個。”
趙經理同時向記者表示,從春節過后,生產草編包的公司已經有30%關門停產。“訂單量下降、原材料緊缺、工人工資卻持續高位,同時客戶還繼續壓價,內外的擠壓使得公司利潤空間必然會被壓縮。”趙經理兩手攤開向內做了一個擠壓的手勢。
“目前有的公司已經轉行,剩下的90%都在觀望,用山東話形容是‘硬撐著’。”趙經理如是說。
郭陽是至信貿易(大連)有限公司的執行董事,他所在的公司以生產戶外箱包為主,主要銷往歐美、巴西、墨西哥等地。他對記者表示,目前一季度訂單比去年同期下降20%。二、三季度的訂單也沒有太大起色。“參加廣交會30多次,這次感覺格外冷清。”郭陽說,“采購商人數明顯下降,經濟形勢不好,客戶擔心即使買回去,也不一定賣得出去。”對于客戶的減少,郭陽表示理解。
中國物流采購聯合會5月1日發布的4月PMI數據同樣印證了上述企業的無奈。統計顯示,4月新訂單指數為54.5%,比3月下降0.6個百分點,但從企業規模來看,大中型企業高于50%。小型企業低于50%;新出口訂單指數的表現同樣如此,盡管4月新出口訂單指數為52.2%,比上月回升0.3個百分點,但小型企業仍低于50%。
為此,中國物流采購聯合會提醒指出,當前小企業發展勢頭不穩、波動性較大的情況值得關注。前三個月,小企業PMI指數保持在50%以上,呈現積*向上的發展態勢,但*近兩個月連續回落,本月又回落到50%以內,尤其是新訂單指數處在較低水平。目前多數行業新訂單指數普遍回升,而小企業新訂單指數卻不升反降,處在50%以下,反映出當前小企業訂單不足問題較為突出。政府對小企業的扶持,除了在金融、財稅等方面給予優惠以外,應適度出臺增加小企業訂單、擴大其市場需求、鼓勵其出口的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