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1 來源:互聯網
國美之爭塵埃落定,黃光裕家族惜敗。那么家族企業好還是不好?學界沒有定論。研究表明,家族控股時,創業者掌握管理權是*有利的,但交給家族后代打理企業卻是*無效,就不如交給職業經理人。就國美而言,輝煌的黃光裕創業時代已經過去了,將國美交給黃光裕家族經營風險太高,可能會使企業的業績受損。從這個角度上分析,陳曉留任是意料之中。國美之爭折射出了家族企業上市后的博弈,透過表象的紛爭,家族鞋企能否看到背后的玄妙?
作繭難免自縛
美國哈佛大學錢德勒教授認為:家族公司只是在經濟工業化初期十分流行,隨著工業化經濟的發展和企業組織的進化,家族公司會逐漸消亡。家族企業發展一般都存在去家族化的過程,需要在股權或管理權上做出讓步。
從任人唯親到任人唯賢
多數中小民營鞋企是家族打天下,創業意識離不開一個“親”字,想著肥水不流外人田,交給外人來管理,放心不下。“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理念使職業經理人形同虛設。
今年年初傳出有156 0190 2607多家溫州鞋企準備關停的消息,有人把家族制度作為了這次倒閉潮的內部主因。吉爾達董事長余進華表示:“家族文化有較強的排他性,‘家族成員’視為利益獲得者,‘家族’外成員只有‘同甘’思想,卻不會有較強的‘共苦’意識,所以只要風暴來臨,他們就會毫不猶豫地另攀高枝。”家族文化成了鞋企在“風暴”來臨時難以跨越的關檻。優秀的鞋企如匹克正在陸續引進一些職業經理人,“隨著企業的發展,我現在越來越多地做一些授權。”許志華表示。
從家長管理到現代管理
許多家族企業*后拍板的通常是控股家族。一個方案出來后要在老家族成員間轉來倒去,職業經理人只是個看客。據調查,溫州市鞋企所有權與經營權不分離的企業占50%以上。家長式的獨斷決策容易導致鞋企投資的隨意性與非持續性,很難建立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老板意志放任自流就會制約企業活力,終是自掘墳墓。
紅蜻蜓董事長錢金波被稱作是*具“現代管理意識”的企業家,他給職業經理人的權限是*寬的,紅蜻蜓98%以上的經理人員都是外聘的專業人士。“紅蜻蜓上市也是對經理人*有效的激勵和監督機制,我們必須上市。”不過,“上市只是一個過程,一個手段,歸根結底,我*終的目的是實現基業長青。”
從專注產品到關心資本
“奧康鞋業每年的增速都在20%~30%,但是壓力越來越大,以往想著民間資本充足,一門心思做產品,想過上市,2001年企業就已經完成了股改,不過想得很早,上得很晚。”想了十多年后,上市成為王振滔*迫切的想法。作為競爭對手的百麗2007年在香港上市融資80多億元,隨之大舉收購整合,擴張加速度遠遠超過沒有資本支撐的奧康。
溫州鞋企的發展從家庭作坊到合伙經營,企業內部產權界限模糊,管理和決策家族化等,離上市要求還很遠,在股改、透明交易等方面的調整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奧康老總王振滔提醒說“現在不上市,不提升規范,就是等死。”這不是危言聳聽,奧康正在積*為上市做準備,有高盛、麥格理等20家左右的投行、證券公司咨詢參股、上市事宜。紅蜻蜓希望今年底A股上市計發行1億股。鞋業整合的時代已經到來,企業只有借助上市學會資本運作才能做大做強,才能繼續在市場上生存。
[next]
破繭方可成蝶
溫州一家剛上市的企業老總說:“我發現,中國改革開放30年間不少民營企業成長起來了,大多數的想做強做大的基本上都選擇了上市,可見上市比較好。假如我們始終只是一個家族企業,很難說*后能走多遠。”具體說來,鞋企上市有三大驅動因素:
其一,積聚發展資金,改善資本結構。不少鞋企通過上市演繹著暴富傳奇:安踏2007年香港融資超過35億港元,后來特步、361°分別融資22.3億、20億港元,加之在新加坡集資的鴻星爾克等企業,2009年年底泉州鞋企融資總額超百億。“匹克體育”上市發行4.2億股,每股3.7港元,董事長許景南持有超過61%的股權,家族資產逾50億港元。家族家迅速積累財富之外,企業獲得了持續發展的資金。近幾年鞋業競爭日趨激烈,終端渠道的擴張、品牌宣傳的廣告投入、新品研發設計,沒有巨額獎資金支持將難以為繼。
361°公布的財務報告顯示,上市之前的2006—2008財政年度,公司融資途徑主要是銀行貸款和股東借款,其中銀行貸款增加1.4億元,向股東借款1.47億元,資產負債率保持在70%左右。上市之后361°資產負債率降到38%,資金結構得到*大改善。隨著企業規模擴張,運營資金本逐年遞增,資金需求日益。雖然361°2009財政年度營業收入比2006財政年度增長了12倍,凈利潤比2006財政年度增長了56倍,但僅靠內部盈余的積累已經無法滿足擴張的需要,上市是突破其資金瓶頸,實現跳躍式發展的一條捷徑。
第二,突破家族制,轉向現代管理。
通過上市,改善公司治理結構,提高現代管理水平,是許多家族鞋企的迫切要求。安踏在丁志忠掌權之前重要的管理崗位基本上由家族成員擔任,隨著企業的發展,家族決策已經“力有所不逮”。所以丁志忠力主上市改變治理結構,實現制度化和規范化,在企業戰略布局和品牌定位方面理清了思路。
鞋企家族化的經營的通常是所有權與經營權相結合,這對鞋企創業之初的發展十分重要。但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尤其是大權移交到第二代手中的時,如果家族化一成不變,經營理念往往難以跳出家族利益的圈子,企業缺乏進一步發展的動力。家族鞋企上市的重要意義不僅在于轉變管理模式,而且可以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如股權的界定等,同時借助國際資本市場的規范制度和透明的財務披露、運作機制提升了企業的綜合水平。
第三,提高企業知名度,吸引人才和業務。
企業上市和發行股票具有很強的品牌傳播效果。上市之前的路演和招股說明書是一次徹底展示企業形象的行為;上市成功就是資本市場對這家企業成長性、市場潛力和發展前景的認可,本身就是一種榮譽;公司股票的漲跌使投資者不得不關注企業動態;媒體對上市公司的動向報道,投資機構和分析師的調查點評,都吸引著投資者的眼球,無形中挖掘了企業的潛在價值。
臺前幕后忙上市
東亞各國*大的15個家族控股公司的市價總值,占其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比,分別是:香港82.26%、印尼21.5%、臺灣17%、韓國12.9%、日本2.1%。歐洲有43%的企業也都是家族企業,而美國的微軟、柯達、迪尼斯等也是家族企業中的佼佼者。
我國的上市鞋企只有李寧等少數不是家族企業,匹克公司61%的股權掌握在許氏家族手中,361°由丁建通的女婿及兒子三人合計持有10.95億股,占上市公司股份的54.75%。特步國際控股股東群成投資由丁水波及丁美清控制,比例為63.2%和36.8%。越來越多的家族鞋企通過資本市場走向股市的前臺,更多的鞋企在后面磨拳擦掌準備跟進。康奈董事長鄭秀康向富二代交權,謀劃上市事宜。預計明年上市的泰亞鞋業第二大股東分別為泰亞國際和泰亞投資,二者持有泰亞鞋業6000萬股,前者為林祥偉夫婦完全控股,后者為林祥偉三兄弟完全控股,持股比例為5:3:2。
家族鞋企為了上市臺前幕后的忙碌,人們不免生疑:家族鞋企通過上市創造“夜暴富”是否有其必然性與合理性?家族鞋企曾普遍存在,但能持續發展嗎?中國現在的家族鞋企運作機制合理嗎,上市后的“一股獨大”合理嗎?這是家族鞋企無法回避的問題。
家族企業是企業與家庭兩種組織的有機結合,可以實現降低家族組織成員之間的交易成本,降低了企業管理的成本,并增加家族成員社會之間交易收益的目的。不能否認家族鞋企的歷史性作用,為未來騰飛打下了堅實基礎;不能否認家族企業的責任心和凝聚力,造就了今天中國鞋業的輝煌;不能否認家族企業對人才戰略的重視,畢竟一大批職業經理人從中受益甚至創業。但世易時移,家族鞋企的明天是否續寫燦爛?
[next]
家族鞋企上市整體向好
家族企業好不好?這仍舊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但可以肯定的是,家族企業上市要總體向好。今年9月,《福布斯》中文版對中國家族企業的調查顯示,上市家族企業整體表現優于其它上市企業。從成長性角度來看,上市家族企業*近3年(2007-2009)加權銷售增長率達到17.24%,而上市國有企業為7.04%,上市民營企業整體也僅為8.64%。從贏利能力角度看,上市家族3年加權平均凈利潤率達到12.53%,而上市國企只有2.85%,而上市非家族民營企業只有5.69% 。可以得出結論:上市家族企業整體優于其它上市非家族企業。這和國外相關研究與報道中,對歐美上市家族企業進行經營比較相符合,所以,家族企業上市是有效而成功的企業模式之一。
匹克總經理許志華表示,“我們的家族,除了匹克以外,沒有投資其他產業。所有人的精力都在這個公司上面。”他稱自己每月僅休息兩三天,父親許景南更是“一年365天都在忙公司的事情”,這種敬業精神是職業經理人做不到的。
匹克認為實行資本家族化更適應中國市場,幫助企業近飛速成長,而這種結構也被一些投資者看重。2007年,匹克引入紅杉中國開始股份制改造,幫助匹克補充資金、推進擴張、完成上市。許氏家族依然占有**控股權,許志華表示,紅杉入股恰恰是喜歡匹克的資本家族化結構,這樣的股權分配更容易迅速判斷、快速決策,抓住稍縱即逝機會,更適合瞬息萬變的中國市場。這種模式不僅存在匹克一家,相信會被更多的家族鞋企所復制并發揚。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