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驅動 中國制革行業動力轉換正當時
2018/5/3 9:10:20 來源:中國工業新聞網 作者:謝雨欣
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1 來源:互聯網
2018/5/3 9:10:20 來源:中國工業新聞網 作者:謝雨欣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世界制革工業中心進一步向我國轉移。制革工業作為我國具有國際競爭的輕工業支柱行業,科技含量高的循環經濟產業,承擔著繁榮市場、增加出口、擴大就業、服務“三農”的重要任務,在國民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制革大國,同時也是世界皮革貿易*活躍、*有發展潛力的市場之一。可以說,我國既是皮革生產大國,也是原料皮資源大國、出口創匯大國和皮革制品消費大國,制革行業作為輕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正承擔著由“大國”向“強國”轉變的重要歷史任務。在這個過程中,整個產業梯度轉移和區域聚集發展正步入規范、整合、調整、升級的階段,行業已進入動力轉換、結構優化、全面提升行業發展質量的關鍵時期。為此,制革行業將發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創新驅動,不斷提升行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步入平穩發展新常態
近年來,我國制革行業步入平穩發展新常態。2012年我國輕革產量達到7.47億平方米,為近五年峰值,2013年我國輕革產量較2012年出現下滑,主要系整體市場低迷、企業消化庫存的影響,以及原料牛皮的市場供給不足導致的采購成本上升所致。2014年以來,隨著環保標準以及行業規范的實施,制革行業開展了廣泛深入的整頓提升工作,區域結構調整基本完成,制革行業整體回暖。全球經濟復蘇,上游原料皮供應量穩步回升,下游制品生產增質提速,我國輕革產量開始逐年增長。2016年我國輕革產量達到7.35億平方米,較2015年增長了22.5%;2017上半年我國輕革產量達到3.46億平方米。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7上半年中國輕革產量前十的省份分別是河北、浙江、河南、廣東、江蘇、江西、山東、福建、四川以及廣西。其中,河北省2017上半年輕革的產量為1236.83萬平方米,產量全國排名**。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城鎮化進程不斷推進以及消費水平的不斷升級,皮革制品需求呈穩步上升趨勢。國內房地產和汽車行等業的發展,帶動了家私革、汽車革等皮革制品的旺盛需求,隨著未來消費需求進一步提升,將繼續拉動行業強勁發展。目前,我國皮革產品產量已居世界**,國際市場占有率超過50%。
近年來,制革行業銷售收入穩中有升,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制革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數據統計顯示:2015年制革行業實現銷售收入156 0190 2607.16億元。根據中國皮革協會發布的《皮革行業發展規劃(年)》,“十三五”期間制革行業發展目標為保持年均7%的銷售收入增長率。據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預計制革行業將保持穩步增長的良好態勢,消費潛力繼續釋放,市場需求進一步擴大,至2020年制革行業銷售收入將達到2355.11億元。
據數據統計顯示,2017年全國皮革行業累計出口額達435.8億美元,同比增長3.8%。其中旅行用品及箱包出口量達115.3億件,同比下滑21.5%,出口金額達226.38億美元,占皮革行業總出口額的52%,是2017年皮革行業出口額占比*大的商品。從進口來看,2017年全國皮革行業進口99.7億美元,同比增長5.2%。在進口的商品類型中,成品及半成品革進口額*大,達34.5億美元,占皮革總進口額的34.6%。
近幾年,我國制革企業逐漸從大中城市向小城市、鄉鎮轉移,70%的企業集中在沿海一帶,如福建、浙江、廣東等省份,但以小型企業為主體,形成規模的大型企業較少,生產集中度較低。
根據《中國皮革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指導意見》《皮革行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及《關于制革行業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方針,經過調整優化結構,我國皮革產業集群快速發展,已初步形成上中下游產品相互配套、專業化強、分工明確、特色突出、對拉動當地經濟起著舉足輕重作用的產業集群。空間布局上,東部和中西部協調發展,推動產業有序轉移和有效承接。四川、河北、山東等地憑借勞動力與皮源優勢,承接產業梯度轉移,在新技術、新平臺上實現新跨越,走轉移與轉型結合、提升與擴張共進的新型產業化發展之路。
產業進入提升期
皮革主要用于制造家具、汽車座椅及內飾、鞋面箱包、皮具等眾多日常消費品、高檔消費品。一方面,隨著我國經濟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我國強大的消費能力將進一步釋放,對皮革產品的市場需求將越來越旺盛強烈,從而推動制革行業蓬勃發展。另一方面,全球化浪潮下,我國也已成為世界皮革研發、生產、銷售、消費中心,皮革產品在國際貿易中具有競爭優勢,制革行業國際市場將隨之擴大。
當前,我國制革行業經過多年快速發展,已經進入產業提升期。我國制革行業將以科技、創新、協調、綠色發展理念為**,以市場為導向,以人才為支撐,全力做好創新驅動、智能轉型、結構優化、質量為先、綠色發展和全球融合,著力改進生產模式,實施“品種、品質、品牌”戰略,穩增長、調結構推進行業轉型升級,實現“制革大國”向“制革強國”邁進的跨越式發展。未來,制革行業將呈現以下趨勢:
一是創新驅動,提升有效供給水平。當前制革行業整體研發設計能力偏低,發展理念急需提升,創新投入不足加劇了產品同質化競爭,嚴重制約了企業創新發展。未來,制革行業要以創新為支撐,**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有效推動行業向全球價值鏈高端躍升。一方面,制革行業終端消費產品包括家私、汽車內飾、鞋、服飾、箱包等都是流行產品,未來制革行業需加大新產品的研發設計力度,加強產品流動趨勢研究,深度挖掘消費需求,適應和**消費升級趨勢,推進企業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滿足消費者差異化需求。
另一方面,制革行業將繼續推進生產過程清潔化改造,從源頭削減污染物產生為切入點,革新傳統生產工藝裝備,加強基礎共性技術及核心關鍵技術攻關,加大新材料、新技術、新裝備、新產品的研發設計力度,促進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走創新驅動的發展道路。
二是質量為先,加強智能制造。目前制革行業整體品牌影響力偏弱,品牌附加值較低,中低端產品過剩。因此弘揚“工匠精神”,發展精品制造,深入開展全面質量管理將是制革行業的共識。全行業將進一步加強從原料采購到生產制造、市場渠道全流程質量管控,質量為先,全面推進行業品牌建設。針對制革行業尤其是產品附加值較低的中小企業“兩化融合”動力不足,自動化改造方面進展不大,生產效率提升緩慢以及存在大量落后產能問題,未來制革行業將以智能制造為突破口,全面提升勞動生產率,強化產業整體競爭力。開發推動制革生產過程的自動輸送線,轉鼓全自動控制系統,擠水、拉軟、干燥過程的機械自動化傳輸生產線,提高制革機械關鍵設備如去肉機、剖層機、削勻機、輥涂機、干燥機等設備的自動化程度和加工精度,提升生產全過程自動化水平。積*采用3D設計,逐步實現研發設計的數字化、標準化,在產品、流行方式、款式、色彩等時尚元素方面,不斷縮短與國際流行前沿的差距,提高研發響應速度,減少物料消耗,增加品牌附加值,提升品牌影響力。
三是區域結構優化,增強集群競爭力。集中生產是制革行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式,也是國際制革行業發展的先進經驗。目前我國制革行業在快速發展中,存在著結構性矛盾,制革行業生產集中度較低、企業規模較小、數量較多。未來制革行業將繼續引導產業向中西部地區有序梯度轉移,東部區域立足轉型升級、提質增效,中西部高起點承接轉移,充分利用區位、資源、分工協作、產銷網絡等優勢,做到承接轉移與升級同步,優化產業分工格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未來制革行業上下游資源將進一步向產業集群聚集,構建以大企業為主導,中小企業專業化分工,相互配套協作,上下游鏈接緊密的產業組織體系,通過產業集群明確定位、發揮優勢、突出特色,實現全行業差異化競爭。
四是綠色制造,發展生態皮革。推行清潔生產,改變單一的末端污染治理,實行工業污染的全過程控制,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是促進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開創制革行業污染防治新局面的戰略性措施。開展節能減排,保護環境,轉變增長方式,通過科技創新,提高產品核心競爭力,提高產品附加值,發展生態綠色皮革是制革行業的發展方向。生態皮革包含以下三個方面:制革生產過程對環境無害;皮革產品使用過程中對人體無害;皮革產品可生物降解,不會成為新的污染源。
在生產過程中,制革行業將更加注重清潔化生產技術的應用,開發綠色化學品和無污染工藝,并注重工藝內的再利用與循環。具體包括研發和完善無鉻鞣劑,環保型染整和涂飾材料,生物酶制革技術,節鹽技術,廢水分質預處理及深度處理系統,制革污泥處理技術及減排裝備和清潔生產技術集成等。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