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奢侈品牌在國內設廠的傳言越來越烈,但大多數品牌矢口否認,如萬寶龍國際公司執行總經理韓悟夫近日直言不諱地表示,在中國設廠的BURBERRY并不能納入奢侈品之列。(5月21日《北京晨報》)
經濟學中,奢侈品指的是價值/品質關系比值*高的產品,它意味著研發能力與生產工藝,這樣的品牌享有很特殊的社會地位———奢侈品牌拒絕打上中國烙印,是我們品牌意識弱、品牌狀況差的真實寫照。
曾幾何時,我們津津樂道于德國世界杯吉祥物幾乎全部來自中國制造,自豪于地球上每10人就有1人穿溫州皮鞋。但在歐美國家眼中,我們連“世界工廠”都算不上,只能是“世界加工廠”,《華爾街日報》曾報道:蘇州每年生產數以千萬計的羅技(Logitech)鼠標,在美國售價每個40美元,羅技得8美元,占20%;分銷商15美元,占37.5%;零配件供應商14美元,占35%;中國只得3美元,還包含工人工資等。這樣的現狀,難道還值得夸耀嗎?
在21世紀品牌經濟的今天,我們如果仍熱衷“世界加工廠”,賺微薄的打工費,受傷的卻是環境生態與競爭力。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曾憤然說:什么是“世界工廠”?就是用自己的資源替發達國家生產工業品,用自己的身體承受污染。可嘆的是,在某些奢侈品牌上,我們連賺加工費的資格都沒有,國際奢侈品牌決策者的潛臺詞無非是:中國制造會降低品牌的品質———我們可稱之為偏見,但更應該看作是鞭策。
鄧小平曾說:“我們應該創造自己的**,否則就要受人欺負”,要落實這點,政府的支持少不了。在這方面,政府邁出了堅實一步,商務部去年拿出7億鼓勵企業走出去創**。而更重要的,在于企業家轉變思維,不能只顧賺錢,甘心“打長工”,要樹立強烈的品牌意識。
別老是說自己底子薄,想想德國,100年前“德國制造”也是質量差的代名詞,可如今,誰敢小瞧德國品牌?也別老說中國沒有追求品質的傳統,兩百多年前,哥德堡號滿載的讓瑞典人翹首期待的,不正是來自中國的**奢侈品嗎?
文章來源:海峽都市報社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