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1 來源:互聯網
在經濟下行壓力日漸增大的情況下,中國民營經濟發展重點區域--福建省晉江市依靠改革創新突破轉型升級“瓶頸”,探索出一條縣域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新路子。去年全市GDP達到1364億元,連續20年位居福建省各縣(區、市)首位,財政總收入達到183億元,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居全國第5位,實際排名上升2位。有關人士認為,新時期的“晉江經驗”對我國縣域經濟的發展有借鑒意義。
經濟進入“彎車道”突破轉型升級瓶頸成關鍵
“經濟進入發展的 彎車道 ,不能再像過去依靠外延擴張來謀求發展,必須依靠轉型升級,在內涵提升上下工夫。”晉江市經貿局副局長林永紅說,土地資源、環境容量、人力資源等已經跟不上經濟的高速發展。
“晉江面臨的*大問題就是轉型。許多企業已意識到 不轉型,就等死 ,但不知道怎么轉。”晉江商界**、恒安國際集團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許連捷說,晉江一兩億元的企業很多,都面臨轉型升級的瓶頸。
市委書記陳榮法分析說,晉江當前正處于增長速度換擋期和結構調整陣痛期,擁有一批行業領軍企業和“單打**”,但整體產業創新意識不強,重模仿、輕設計,重銷售、輕研發普遍存在,產業整體競爭力還不夠強。人才密度偏低、高層次人才偏少也是晉江經濟的一大軟肋。
“只有依靠改革創新,才能突破轉型升級的瓶頸。”陳榮法說,近年來,晉江市在新型城鎮化、金融改革、民營經濟綜改、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等方面全面推進,走在全省甚至全國前列。
晉江市民營企業發達,企業家“居安思危”苦心鉆研怎么打造富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晉江紡織、鞋服等行業同質化嚴重,產能過剩,就要走差異化道路。”特步(中國)有限公司總裁丁水波說,特步將產品定位為時尚運動產品,取得了成功。
政府企業齊發力改革創新成經濟轉型升級引擎
晉江市將改革創新作為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引擎,由傳統的“制造基地”向“智造名城”升級,重視文化創意、工業設計、金融創新、現代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對制造業的提升作用。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晉江洪山國際工業設計園投用不到一年就匯聚了30多家**工業設計企業,為1000多家制造企業破解了設計難題。晉江市政府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合作成立了“晉江-哈工大機器人研發中心”,以“機器換工”。經過一年,已有陶瓷、經編、食品等行業的50多家企業嘗到了企業自動化的甜頭。
晉江市市長劉文儒說,政府**是服務,然后才是管理,主要扮演好三種角色:服務員,服務好企業的發展;推車手,企業遇到困難,幫助企業爬坡過坎,排憂解難;引路人,在不同的發展階段,發揮政策杠桿作用,強化戰略**。
政府給力,企業家也很有信心。面對電子商務對傳統產業的沖擊,許連捷將其視為產業轉型升級的機遇。“互聯網時代,傳統產業應借助信息技術的進步變革。”他說,恒安集團已經開始第三次變革,通過經營鏈、供應鏈的轉型,迎接大數據時代的到來。
中小企業也在尋找突破。著龍國際集團聯合70多家鞋服產業鏈制造商、渠道商,創新組建了企業營銷聯盟,從去年12月試運營以來,已有一批聯盟成員從聯盟渠道獲得超過1億元的產品訂單。“不是所有企業都能做成龍頭企業,絕大多數還是中小企業,抱團發展可以實現資源的共享。”著龍國際集團首席執行官蔡著龍說。
既有繼承又有提升新時期“晉江經驗”可資借鑒
陳榮法認為,改革創新是“晉江經驗”的根源。作為我國縣域經濟發展重要模式的“晉江經驗”,由改革創新催生、發展,也必將在新一輪的改革創新中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
陳榮法說,晉江從改革開放初期的“三閑起步”“三來一補過渡”,到后來的“集群上路”“品牌上市邁大步”,再到這幾年創新驅動的逐漸深入,雖然每個階段的形勢在變,發展方式也在變,但核心內涵卻是一脈相承,都是晉江人改革創新的結果。
劉文儒說,晉江地少人多山貧瘠,經濟發展依靠的就是愛拼敢贏的精神,原來靠吃苦拼,現在要“智拼”。“晉江沒有資源,*大的資源就是這些企業家。”許連捷說。
良好的政企互動是“晉江經驗”的另一面金字招牌。晉工集團總經理柯金鐤說,晉江政府總是對企業適時引導,政企互動良性。
“企業需要的時候,政府就要去幫扶,企業不需要的時候,政府就不要管。”陳榮法說,政府要從抓手到推手,從推手到幫手、到放手,由直接干預向完善服務轉變,為企業搭建公共服務平臺。
另外,專注實業、打造百年老店也是“晉江經驗”長盛不衰的法寶。當地企業家普遍認為,根基要扎穩,就不能脫離實業。賺快錢帶來高收益,也伴隨高風險。“我們也投資房地產、金融等行業,但沒有長期打算,主業仍是實業。”福建潯興集團有限公司一位高管坦言。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