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1 來源:互聯網
制革業作為溫州的傳統產業,其在發展的過程中一直都伴隨著各種爭議。一邊是豐厚的利潤,一邊是這個產業帶來的嚴重污染。2008年,隨著《溫州市鹿城區人民政府關于制革基地限期停止運行的通告》的出臺,該問題終于劃上了“句號”,鹿城區內的洞橋、前京、十里、巖門和下岸五大制革基地數千只轉鼓偃旗息鼓,曾經的制革重鎮轉眼間成了“無革區”。然而污染真的結束了么?
近日,本網接到環保志愿者投訴稱溫州市鹿城區藤橋鎮下岸村水轉鼓泛濫成災,污水直排甌江。一起投訴,將業已劃上“句號”的溫州制革業污染問題再度標上了“疑問號”。
“生活在這個村落,每天圍繞在身邊的是牛皮拖拉機車隊、三輪摩托車車隊和運送化料車隊,走在街道內,從墻內穿透出來的轟隆隆聲不絕于耳,路面被高頻率長時間的各類車輪碾壓,形成牛皮滴水的污水漬”,據投訴人遲女士透露當地共有無證水轉鼓一百多個,水轉鼓在皮坯鞣制過程中產生的廢水,或是直接排放在路面上,或是經由地下暗管直排甌江,有些污染嚴重河段的河水發綠發臭,讓周邊群眾苦不堪言。
黑臭污水直排甌江
在采訪過程中記者了解到,爭對“水轉鼓”泛濫成災的問題當地環保部門也治理過很多次了,對轉鼓敲過也倒過,但卻始終無法解決問題,大有一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態勢。“環保前腳剛走,他們后腳就開始修復轉鼓,這速度簡直驚人,第二天依然如故,回回都是這樣,**是打不死的“小強”。
環保局:孤掌難鳴,需鎮政府配合
就此事記者聯系了鹿城區環保局,環保局12369信訪負責人呂科長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為什么鹿城區的非法水轉鼓屢禁不止,且有愈演愈烈之勢呢?
對于記者的疑問,呂科長給出了兩點解釋:“**是市場的原因,制革行業是溫州的傳統行業,(雖然)整個制革基地停下來了,但是它的需求卻是客觀存在的,這就使得非法的企業得到了更大的生存空間,其利潤也得到了更大的膨脹。”
“其次,是因為在行政案件上的取證對象難以確認。發現究竟是誰在污染,追究到人并對其進行處罰是我們的短板,因為行政部門在違法企業人員的控制上是沒有職權的,我們只能對違法設備進行拆除,在人員控制這方面我們就需要其他部門的介入了。”
此外,呂科長還補充道:“由于水轉鼓是木制的,本身也不是什么高科技設備,所以它的修復能力很強,修復的時間比我們拆除的時間還短”。
難道就任由“水轉鼓”這只“小強”逍遙法外么?
呂科長給出了否定的答案,“當務之急是要對整個藤橋鎮的制革基地進行改建和拆遷,這樣才能全面的遏制水轉鼓的污染。而在這方面,藤橋鎮政府的態度就比較關鍵,光靠環保局這樣靠搗毀轉鼓的方法進行治理,經過我們五年的實踐證明是沒有效果的。”
截至記者發稿,鹿城區環保局已就藤橋鎮制革基地整治問題和藤橋鎮政府達成了一致,具體的整治措施將在近期公布,本網也已就此事發函溫州市鹿城區環保局。
困擾藤橋鎮下岸村村民多年的生皮加工污染究竟該如何治理?環保局和相關部門之后又有哪些舉措?本網將繼續跟進報道。
記者手札:經歷了二十余載的付出和努力而艱辛成長起來的溫州制革業,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就在溫州大地上幾近消失殆盡。諷刺的是,污染并沒有隨著皮革產業的消失還消亡,反而愈演愈烈。現在回過頭去看看,當初政策的落實是否到位?相關部門的執法又是否徹底呢?溫州制革產業的“蝶變”依舊任重道遠。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