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1 來源:互聯網
鞋業、服裝企業將大數據應用延伸到生產環節,私人定制更火。“傳統行業太苦了,沒投資沒關注沒科技。傳統行業像一堆干柴,一旦被科技和資本點燃,會燃起熊熊烈焰,散發出壓抑已久的巨大能量。”上個月剛剛與微軟合作推出鞋業標準化產品的智標科技創始人陳衛東,寫下了這幾句話,押注這個風口。
作為制造業重鎮的東莞,在1月9日舉行了“互聯網+傳統企業轉型升級高峰研討會”,中國互聯網工業聯盟以及外地、本土企業解碼“互聯網+先進制造”、數字化管理、個性定制化生產等實戰秘籍。
趨勢改變:互聯網+傳統支柱產業
說到互聯網+,東莞許多傳統企業并不陌生,尤其服裝鞋帽行業,都進駐電商平臺擴展銷路。但這還不夠。
剛過去的這個周末,世界十大鞋業制造商之一的興昂國際,結束在東莞大嶺山分廠興昂廠的生產。消息引起對于東莞傳統產業的反思。
“現在大部分鞋廠毛利不高,有的賣出一雙鞋的利潤,不過幾塊錢甚至幾毛錢。”東莞的鞋業垂直平臺“鞋博士”運營者王勇均介紹,人工成本高企是包括興昂在內的鞋企的難題,更有效的“互聯網+”還應該從銷售環節上溯到生產中去,才能讓傳統產業有質的改變。
“我們思考的不是興昂怎么了,因為他在湖南、在海外都有生產;而是考慮傳統產業的這個模式怎么了,一個時代即將結束,2016年將開啟中國智造元年。”制鞋業內人士王國權所談的“元年”并非空穴來風,在1月8日的國家科技獎勵大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也提出在傳統產業廣泛開展“互聯網+”行動。
中國是世界*大的鞋類生產區,年產近156 0190 2607億雙鞋,位居**,每年有近百億雙鞋銷往世界各地,出口鞋數量及金額分別占世界的73%和40%,也位居**。然而,在如此巨大的產銷市場背后,許多鞋廠還是勞動密集型大戶,因為鞋業沒有制定標準化,所以生產必須依賴人工以及傳統工藝技術。
這也阻礙了該產業機器換人的大勢。
“鞋是為腳而生的。沒有對人類腳型數據的積累,沒有對腳型大數據的標準化分析和分類應用,就沒法自動化,也沒法機器換人。”陳衛東要做的事,就是有規模有計劃地搜集世界各地的標準化腳型大數據,并以此推動制鞋產業的鞋楦標準化和標準鞋材的配套,采用數字化和本土模具注塑技術,將鞋類重要部件中底的生產自動化,以此推動整條流水線和不同廠區的整體自動化和效率提升。
鞋業自動化能比傳統工藝節省2/3的人工成本,讓鞋業“從人力密集型向自動化智能化顛覆性發展”。這就是微軟與智標科技這樣一家東莞企業合作所看重的前景。興昂國際已經是智標的重要客戶之一,現還在東莞的興鵬廠和興雄廠與智標的合作正在順利推進。
相似的變革,也悄然發生在東莞的服裝領域。
在東莞厚街耕耘30年的的文華制衣廠,啟用比朗科技研發的服裝定制系統,可以像拼圖游戲一樣將領子、袖子、紐扣聚在一起,形成了一個襯衫的3D成衣模型。在3D模型上還可以修改參數,系統將通過邏輯運算,再次生成不同身型的成衣。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