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的塊狀經濟經過兩年多的發展,已經成為了支撐浙江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組織形態。
2011年底,浙江省確定并公布了省產業集群區域國際品牌**批試點單位,海寧皮革從全省42個產業集群轉型升級示范區中脫穎而出,成功入選。皮革產業是海寧市的傳統優勢產業,和許多塊狀經濟一樣,它從小作坊起家,經歷了發展的跌宕起伏,成為全國*主要的皮革產業制造基地。
近日,本網記者走進海寧皮革產業集群,追尋海寧皮革產業的演變軌跡,探訪“中國皮革之都”的產業現狀,采訪發展中的海寧皮革企業。
“海寧皮革”——浙江地區的一張金名片,已經有80多年的歷史。2011年經濟低迷、市場疲軟、成本上升,讓不少浙江的企業折戟沉沙,但海寧皮革產業仍交出一份漂亮的答卷。
2011年1-11月,海寧皮革行業2000萬元規模以上皮革企業達77家,銷售收入127.4億元,同比增長23.9%,利稅總額5.4億元,凈利潤2.1億元,同比減少35.3%,皮革類累計出口額2.5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降1.58%,占全市總額的7.06%。
銷售收入大幅創收的同時,利潤在減少,出口在下降,這一年,海寧的皮革企業是如何熬過來的?近日,記者走進海寧皮革生產工業園區,了解了皮革企業的現狀。
工人:“90”后流動性強 技術工不好招
未進工廠園區,記者便在雪豹公司門口的電子顯示屏上見到了招聘信息,“產品設計、營銷經理、車間輔助……”許多工種的招聘人數都在兩位數,不少工人正在觀望咨詢。
一位江西九江來的務工者解釋說:“現在是淡季,并且剛過完年,好多找工作的都還沒回來?!?/div>
招工難、用工荒向來是浙江中小企業的軟肋,尤其是在皮革行業,大都是一針一線的手工生產,要想招到技術嫻熟的工人是難上加難。
雪豹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朱偉祥介紹:“行業的特殊性導致皮革生產目前還是機械化不了的,所以我們只能自己招工,上車間耐心培訓。但現在‘90’后的工人越來越多,他們的流動性很大,并且大都不愿意做手工活?!?/div>
朱經理所說的情況在米佰頓皮草服飾公司得到了回應,米佰頓總經理張旭告訴記者:“雖然現在是淡季,產能需求不大,但要想在旺季招到足夠的工人還得靠提高工資來實現。”
目前,海寧皮革生產主要分兩個時段。一是上半年的貼牌生產,為國內外的知名品牌代工皮革產品;二是每年5、6月份大量市場訂單陸續接手,加上皮革時裝周、皮革展等大型商貿活動的舉辦,許多皮革企業忙于生產,過年都要往后推一推,導致了年后的一段淡季時間。
成本上升的別樣出路
雪豹的實施銷售情況監控顯示屏,可以看到各家分店的內部情況,同時屏幕下方還在實時滾動銷售情況
海寧的工資水平在嘉興乃至浙江是出了名的,2011年網絡曾經盛傳一個普通縫紉工的月工資能達到8000元到1萬元。
受訪的多位企業一把手都表示,2011年給工人加薪的幅度從10%-30%不等,過高的用工成本,加上丹麥、西班牙等地皮草原料的上漲,導致產品也相應提價10%-20%左右。
作為龍頭企業中工資水平較高的雪豹,此時卻顯得格外淡定。
“成本上升,我們可以用別的手段來調整,”在雪豹無紙化的辦公室里,正在查看液晶屏幕顯示的所有分店實時銷售情況的朱偉祥介紹,“現代化的辦公理念和精細化的管理系統就能節約不少成本。雪豹自主設計的員工管理系統,將企業精神、規章制度自然而然的融入到日常辦公當中,跟掛在墻上的教條相比,生產效率*大提高。”
朱經理表示,從總體看,雖然成本上升,但去年海寧皮革企業發展的還是不錯的,因為龐大的內銷市場比較穩定。
在獸王皮草專賣店,記者看到一件款式新穎的裘皮打完折只要8000元,工作人員告訴告訴記者,這要在一線城市的大商場能賣至三萬、五萬。動則成千上萬的差價讓許多消費者不遠千里來皮革城采購,內銷市場的穩定可見一斑。
海寧中國皮革城相關負責人表示:“歐美經濟本身就不景氣,皮革市場不被看好,所以很多企業就轉做內銷,皮革城這個大平臺,2011年度成交量就有大幅度增長?!?/div>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