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1 來源:互聯網
今年上半年北京市經濟穩中有升。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北京市圍繞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經濟平穩發展,實現了穩中有進。特別是在大力推進節能減耗、治理空氣污染等方面,讓市民享受了更多的成果。
經濟發展體現六個“穩”
今年上半年,北京經濟發展的成績單上,“穩”體現在六個方面:一是增速穩。上半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2%,比一季度的7.1%提高0.1個百分點。二是需求穩。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7.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6%,分別比一季度提高2.4個和1.1個百分點。三是產業支撐穩。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3%,比一季度提高0.3個百分點;服務業增加值增長7.3%,與一季度基本持平。四是預期穩,北京市制造業PMI連續2個月回升,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依然處于50%以上的溫和擴張區間;二季度消費者信心指數105.9,比上季度提高3.3個點。五是物價穩。居民消費價格累計上漲2.2%,比一季度回落0.2個百分點,2011年以來首次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六是就業穩。城鎮登記失業率保持在1.35%的較低水平,高校畢業生就業率超過83%。
“首都經濟‘穩增長’的過程,更表現為提質增效、結構優化、動力提升的過程以及惠及民生的過程。”北京市發改委委員李素芳表示,上半年北京市經濟用較少的資源能源消耗,實現了更好的效益,市民和企業享有了更多的發展成果。從質量看,能耗和排放水平進一步降低,萬元GDP能耗預計下降6%左右,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9.4%,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氨氮等四項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繼續下降。從效益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分別增長8.9%和10.3%。
有取有舍加快結構調整
李素芳認為,在產業調整中,北京市遵循了有取有舍的方向。所謂“舍”,就是積*調整疏解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產業,研究制定了《北京市新增產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2014年版)》,將對涉及目錄的行業類別不予辦理審批或注冊手續,對新增產業嚴把準入關。就地淘汰高能耗、高水耗、高污染產業,有序推進重點工業污染行業整體退出,年內淘汰退出300家污染企業。同時,穩妥有序調整存量產業,上半年實現了213家污染企業停產退出。
所謂“取”,就是更加突出高端化、服務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積*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發展知識經濟、服務經濟、總部經濟和綠色經濟,集中研究制定并實施了一批關系長遠的政策,如養老服務業、健康服務、跨境電子商務、社會辦醫、文化消費等促進政策。
除了練好“內功”,北京市也注重協調聯動,區域協同發展取得新進展。“京津冀協同發展扎實推進。研究部署了年內重點推進的9大類58項工作任務。”北京市發改委主任張建東表示,在全面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合作方面,印發實施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2014年重點工作》,共同組織APEC會議期間空氣質量保障,積*支持張家口壩上地區120萬畝退化林改造,成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節能低碳環保產業聯盟,促成約200億元合作意向。
半年處罰環境違法790起
數據顯示,北京全面改善環境質量的系列舉措取得積*成效。實施《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上半年北京立案處罰環境違法行為790起。清潔空氣行動計劃84項重點任務穩步推進,加快推進燃煤電廠關停、燃煤鍋爐改造、散煤治理等能源結構調整工作,實施首批129項企業環保技改工程,完成平原造林32萬畝,淘汰老舊機動車17.6萬輛,全市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1.2%。
下半年,北京將加快推進產業優化和調整升級,堅持發展綠色經濟。張建東介紹說,一是拓展綠色經濟市場需求。進一步完善能源消費和污染物排放的總量控制機制,嚴格執行區域用水總量控制、行業用水定額管理等政策,引導行業加強節能環保。大力實施環保技術改造提升工程,積*引導企業推行節能環保新技術、新產品應用。加強百項節能環保標準制定修訂工作,實施行業能效領跑者計劃,以標準完善釋放市場潛力。二是大力推動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制定促進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在高效節能、大氣環境治理、資源循環利用、節能環保服務業等領域支持一批優勢企業發展。
張建東透露,下半年北京將繼續鼓勵節能環保消費。研究促進節能環保產品消費相關政策措施,加快老舊機動車淘汰更新。落實免征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政策,實施電動汽車推廣應用行動計劃,加快打造充電網絡服務體系,年底建成1000根公用充電樁。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下一篇《金猴皮鞋創新求發展》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