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1 來源:互聯網
近幾日財經界都在討論一個話題:中國還是不是世界工廠?曾幾何時,許多知名外資企業都在中國安營扎寨,“中國制造”更是遍布全球。然而近幾年,中國制造正逐漸失去競爭力,中國工資水平在過去10余年大幅增長,制造業平均工資超過大多數東南亞國家和南亞國家,勞動力成本優勢已成往事。舉例來說,2000年,40%的耐克運動鞋由中國制造,13%由越南制造。而到2013年,中國制造只占30%,而越南制造的猛增到42%。
在筆者看來,中國失去“世界工廠”的頭銜,并非壞事。相反,這是中國向制造業強國發展的必由之路。
為何這么說?因為“世界工廠”與“廉價勞動力”幾乎可以劃上等號。國際經驗表明,中等收入國家要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與“高收入之墻”,必須持續提升工業的生產率水平。要拋棄過去從事的服裝、玩具等廉價商品的“世界工廠”,就必須努力向汽車、飛機以及電子產品等更高價值制造業轉變。正如我國“中國制造2025”10年規劃提出的,實現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變,促進產品質量上向日美歐看齊。這樣不僅普通老百姓能得到實惠,也能讓中國經濟產業機構得到優化,經濟增長動力得到提升。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要做好兩件事情。一方面,在逐漸擺脫“廉價勞動力”的同時,必須提高勞動生產率。牛津經濟研究院的研究結果顯示,目前中國制造業單位勞動力成本已經趨近于美國,但勞動生產率僅有美國的四分之一。隨著我國工業成本的上升尤其是勞動力成本的提高,低收入發展中國家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發達國家重振制造業,我國制造業如不加快生產率提升,將面臨來自高端和低端兩個方向的擠壓。
另一方面,關注國內消費群體的需求與潛力。我國消費群體已經形成,中等收入群體快速崛起,并成為世界上發展速度*快、深度巨大的消費市場,從近年來中國游客瘋狂出境掃貨就可見一斑。因此,如何挖掘“世界錢包”的潛力,讓其肥水不流外人田,并向“世界辦公室”進軍,將是“中國制造2025”10年規劃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