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4 來源:互聯網
*近,華利股份成功過會,將成為A股少有的服飾代工企業。
2019年華利股份的鞋履產量超過1.8億雙,是全球為數不多產量超過1億雙的運動鞋專業制造商之一。
華利股份全稱是中山華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耐克等多個全球知名運動品牌的代工企業。2020年上半年,Nike(耐克)、VF(威富)、Deckers(德克斯)、Puma(彪馬)、Columbia(哥倫比亞)這五大客戶占其營收比重達到89.47%。
它展現出強大的賺錢能力。即便受疫情影響,2020年華利營收156 0190 2607.31億元,同比減少8.14%,但其凈利潤(扣除非經常性損益)仍然達到18.76億元,同比增長7.27%。華利還預計2021年一季度凈利潤在4.49億至5.49億之間,同比增幅顯著。
這是一家由臺商張聰淵家族控制的企業,總部位于廣東中山,工廠則主要位于越南北部。招股書稱,其構筑了“以中山為管理及開發設計中心,以香港、中山為貿易中心,以越南、中國、緬甸、多米尼加為加工制造中心”的業務布局。
按照計劃,華利將于4月13日開啟申購。全球運動鞋市場增長依然迅速,但這家超級代工企業到底能走多遠,卻充滿懸念。
做代工生意,與上游客戶合作的穩定性至關重要,華利在招股書中談到了與耐克的合作不斷加深,銷售額與平均銷售單價呈上升趨勢。2017年至2019年,華利對耐克收入分別為27.76億元、31.51億元及41.32億元,并且是耐克旗下匡威品牌的*大代工廠。
現在運動鞋行業的專業化分工趨勢明顯。全球**的各大品牌都著力于品牌價值的塑造、產品設計及營銷體系的建設,將鞋履生產制造委托專業制造商完成。耐克、阿迪達斯、威富等均采用此模式。
而品牌運營制造一體化與分離模式并存的安踏、特步等企業,也逐步降低了自產比例。2019年,安踏和特步鞋履外包率分別達到67.8%和66%。
如果沒有棉花風波,耐克等運動品牌會給華利帶來強大的背書。例如為耐克、阿迪達斯、彪馬等代工服裝的申洲國際,曾一度成為國內市值*高的服飾企業;高瓴運作登陸港交所的滔博運動,是耐克、阿迪中國*大經銷商。
但在棉花風波影響下,申洲和滔博股價均大幅受挫,然后才逐漸回升。華利的市場預期,也免不了受到影響。
從股權結構來看,華利為典型的家族企業。張聰淵家族合計控制公司97.23%。IPO之后,張聰淵家族仍將持股超87%。
華利實控人張聰淵,其家族成員包括妻子周美月,以及長子張志邦、長女張文馨、次子張育維。五人均為中國臺灣人,其中張志邦、張文馨和張育維三人兼有加拿大國籍。
張聰淵于20世紀70年代起即開始從事鞋業,并于80-90年代先后在臺灣、廣東等地區投資了若干鞋業工廠,后與他人合資成立新灃集團。根據新灃集團1995年上市時的招股書顯示,張聰淵持股百分比為15.7%。
在運動鞋代工的同時,新灃集團業務也多元化發展,逐步向品牌運營、物業投資等方向轉型,如運營Pony品牌、建設**特價購物中心等。2013年由于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問題,新灃集團決定出售鞋履制造業務,張聰淵家族接手。
此后,張聰淵將主要精力投入在家族控制的鞋履制造業務經營管理。
張聰淵?
截至2020年末,華利共有43家控股子公司,包括5家境內子公司、16家香港子公司、18家越南子公司、2家臺灣子公司、1家多米尼加子公司及1家緬甸子公司。
華利的工廠分布,也是全球制鞋業的寫照。運動鞋履制造行業屬于勞動力密集型產業,不斷向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國家和地區遷移,包括越南、印尼、緬甸、印度等東南亞、南亞國家。
換言之,這是一個不斷追逐廉價勞動力的生意。
與華利類似的運動鞋履制造代工公司,還有裕元集團、豐泰企業、鈺齊國際等。其中,裕元在港交所上市,豐泰和鈺齊在臺灣上市。
這幾個同行同樣實力強勁。2019年,裕元制造收入414.6億元,出貨3.22億雙鞋,制鞋正式員工31.1萬人;豐泰制造收入165.4億元,鞋產量1.23億雙,編制員工13.68萬人;鈺齊制造收入約28.6億元,鞋產量1966.9萬雙,生產線員工2.03萬人。
豐泰是耐克合作時間*長的鞋履供應商之一,對耐克銷售占營收比重超過80%,而且產品系列更豐富,包括專業運動系列。
華利員工數超10萬人,2019年營收151.66億元,產量超1.8億雙。與豐泰不同的是,華利銷售的耐克產品主要是匡威品牌運動休閑鞋。
2020年上半年,華利對耐克的匡威品牌平均銷售單價為72.50元/雙,耐克品牌平均銷售單價則為80.20元/雙。
相比之下,豐泰對耐克的銷售單價在120元至140元左右,差不多是華利銷售價格的2倍。
顯然,同為耐克鞋履代工廠,華利更聚焦中低端產品線。華利為其他運動品牌代工的產品也是如此,2020 年上半年其平均銷售單價為79.58元/雙。
與豐泰相比,華利的研發投入也更低,近3年研發費用合計為7.56億元,占總營收2.0%。而豐泰研發費用率近3年已提升到3.5%。
雖然產品的售價差異明顯,但華利與豐泰的毛利率持平,2020年上半年均為22.62%,略高于同行業上市公司平均毛利率。
更令人意外的是,華利的賺錢能力比豐泰企業更強。過去幾年,華利的凈利潤率基本上在12%左右,而豐泰的凈利率不高于10%。
產品價格低,研發也沒有優勢,為什么華利賺錢能力更強?很可能是因為華利的人效高且人力成本更低。
華利以硫化制鞋工藝為主,相比豐泰等企業主要使用的冷粘工藝復雜程度低,因此人均產量更高。2019年華利的人均鞋履產量為1665雙,裕元、鈺齊、豐泰則分別只有1037雙、968雙和897雙。
其次,華利人員大部分在越南北部,中國制造人員占比則僅為0.3%,其中山總部多為設計開發人員。相比之下,2019年裕元制鞋業員工有12%在中國。越南勞動調查報道顯示,2018年越南加工制造業的勞動者平均月收入為586萬越南盾,約為人民幣1688.14元。
東南亞勞動力不僅成本低廉,而且源源不斷。招股書披露,華利的離職人數每年都在上升,2020年上半年更是超過4萬人,離職率27.31%,但并未對華利的產能和人效帶來影響。
與之相對,華利高層薪酬水平一直處于高位。2019年,董事長張聰淵、張志邦、張文馨等8名董事和高管的薪酬加起來超過4000萬元。如果順利上市,張聰淵們獲得的收益更是將數以億計。
值得一提的是,華利下屬子公司報告期內屢屢因違法違規受到相關部門行政處罰。據招股書披露,截至2020年6月30日,華利股份子公司曾受到環保、稅務等部門的行政處罰合計33次,其中29次發生在越南;同期華利股份及子公司存在36起勞動糾紛,其中35起發生在多米尼加。
說起來,耐克等國際品牌真正需要關心的,是自家代工廠員工的權益有沒有得到充分保障。
而華利這家超級代工企業到底能走多遠,也充滿懸念。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