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6 來源:互聯網
市值逼近千億港元的李寧正在布一個大局。
據時尚商業快訊早前報道,中國香港私募基金公司萊恩資本Lion Rock Capital正在洽談收購陷入困境的英國百年鞋履品牌Clarks不到50%的股份,涉及資金約為1億至1.5億英鎊,一同參與競購的還有專門為陷入困境的零售商提供資金的公司Alteri Investors,關于交易的討論將在下個月結束。
表面上看,這似乎是2020年這場亂象之下,私募基金趁機抄底時尚品牌的投機行為,但事情并不是這樣簡單。
相較于曾投資Austin Reed、曾擁有鞋履連鎖店Brantano和Jones Bootmaker的Alteri Investors,由美國華裔商人蔣家強于2011年成立的萊恩資本在時尚領域卻是個新人,在此時入局并不具備太大優勢。
官網資料顯示,萊恩資本此前主要專注于互聯網企業,包括互聯網零售和互聯網打車,于去年1月以1.5億歐元收購國際米蘭31.05%的股份,成為國際米蘭第二大股東。
不過只要提起萊恩資本背后的真正老板,這筆收購交易便是順理成章。據萊恩資本官網信息,公司現任董事長正是國內運動服飾巨頭李寧的創始人李寧。這意味著李寧或許就是萊恩資本此次出手收購Clarks的授意者,也是*大的受益方。
萊恩資本現任董事長是國內運動服飾巨頭李寧的創始人李寧
李寧公司首席財務官曾華峰在去年8月的中期業績發布會上首次披露,集團已經與萊恩資本合作成立私募基金,投資大約6100萬美元,希望通過該基金收購歐洲的相關業務品牌。而這已不是李寧**次借“殼”擴大自身的時尚版圖,今年初該集團還通過控股的非凡中國收購了港資服飾品牌堡獅龍。
李寧本人早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對中國市場的長期發展持樂觀態度,有信心城鎮化會繼續帶動內部消費,追上國內運動生活需求,集團將繼續以單品牌、多品類、多渠道的戰略來實現長期可持續的發展。
此外,Guess原CEO Victor Herrero也是李寧向Clarks伸出橄欖枝的幕后推手之一。Victor Herrero是李寧控股的非凡中國的**顧問,于去年4月加入Clarks董事會擔任非執行董事,Giorgio Presca表示Victor Herrero在Guess和Zara母公司Inditex的工作經驗將有利于幫助品牌盡快恢復盈利。在李寧于今年7月拿下堡獅龍后,Victor Herrero還一舉成為堡獅龍董事會主席。
深有意味的是,無論是堡獅龍還是Clarks,它們的共同之處都是擁有一定的歷史底蘊或情懷,但因品牌老化而日漸衰落。
Clarks品牌*早可追溯到1825年品牌創始人Cyrus Clark和自己的弟弟James Clark開辦的一家賣綿羊皮地毯的店鋪,后于1833年成立皮鞋和皮靴工坊,*終在1851年的萬國工業博覽會上,Clarks因羊皮染色以及長筒橡膠套鞋一舉獲得兩項大獎,開始被大眾所熟知。
名號打響后的Clarks迅速擴張,除英國本土市場外還在全球47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業務,超過一半收入來自國際市場,**時期每年能賣出5400萬雙鞋子,目前在全球擁有逾1400家店,其中有400多家位于中國。然而面對愈發擁擠的賽道,Clarks于去年11月發布盈利預警,并宣布將在未來五年內關閉大量門店。
疫情成為讓Clarks家族決定放手的*后一根稻草。受英國3月發布的封鎖令影響,Clarks被迫關門數月,遭受巨大損失。今年5月,Clarks首席執行官Giorgio Presca公布了一項名為“Made to Last”的戰略,將裁員900人,關閉一些不盈利的門店,并首次提及考慮出售股權,以獲取資金保持長遠發展。
堡獅龍則是陪伴消費者時尚觀念成長的服飾品牌之一,由“針織大王”羅定邦于1987年在香港開設**間專門店,1993年堡獅龍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在香港正式上市,成為當時香港及澳門*大的服裝零售集團。
自2000年代中國內地赴港自由行開放以來,堡獅龍開始進入高速增長期,并在2005年市值突破25億,與佐丹奴、班尼路并稱為香港服飾三巨頭。然而好景不長,由于經濟環境波動大,加上ZARA、H&M等快時尚和電商的猛烈沖擊給整個傳統服飾零售市場都帶來了負面影響。
從2014年開始,堡獅龍的業績表現近年來每況愈下,年度利潤已連續四年呈下滑趨勢,其2014至2017年分別錄得1.27億港元、1.15億港元、2500萬港元、488.6萬港元。2018年起虧損更是不斷擴大,在截至今年6月底的財年內,該集團收入同比大跌27%至10.92億港元,凈虧損較上一年的1.39億擴大至3.68億港元。?
至此,李寧用心織的一張網已初見雛形,觸角已從運動休閑服飾伸至服飾鞋履這塊大蛋糕。
有分析認為,一邊是時尚老牌紛紛面臨關店潮,另一邊則是新興時尚品牌搶占了半壁江山,李寧此時拾起堡獅龍和Clarks等老牌子,或許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看到潛伏的機遇,試圖復制他在“拯救李寧”這一歷史任務中的成功經驗。
被稱為“體操王子”的李寧于1984年以“三金兩銀一銅”的戰績成為洛杉磯夏季奧運會的運動員明星后,在1990年創立同名體育用品公司,**在全國建立特許專賣營銷體系,并持續多年贊助中國體育代表團參加國內外各種賽事,在北京申奧成功后,全民體育瞬間成為熱潮。
得益于此,李寧也迅速發展壯大成為與另一國內運動品牌安踏比肩的業界領頭羊。2004年6月,李寧成功登陸香港證券交易所。2008年,創始人李寧在鳥巢奧運會上“高空漫步”點燃火炬,令李寧品牌瞬間家喻戶曉,2009年李寧在國內運動市場的銷量一度超過德國運動品牌adidas,僅次于美國運動巨頭Nike。
2010年,李寧宣布品牌新口號為“讓改變發生”,取代“一切皆有可能”,并更換品牌Logo,同年,品牌銷售額達到歷史**的逾90億元,在國內的門店數量超過8000家。
贏得年輕人一時容易,一直贏得年輕人卻很難。與堡獅龍和Clarks一樣,當時的李寧在經歷輝煌后也遭遇到品牌形象老化和經營戰略等問題。對于如今活躍在消費市場的千禧一代而言,來自80年代的李寧故事與他們的生長經歷又存在斷層。如何與消費者形成有效對話,留存原有消費者并吸納更年輕的消費者成為很多經典品牌的挑戰。
隨著運動時尚零售的急劇變化以及國外體育品牌施壓,再加上因盲目進行擴張而遭遇大量庫存積壓,李寧決定放棄原先的中老年消費人群,轉向更為年輕的90后,以盡快止損。但產品設計并沒有跟上年輕消費者的步伐,隨后李寧連續三年遭遇虧損,總額高達31億元,2012年李寧共計關店1821家。
在下跌局面幾近失控的時候,退居幕后的李寧經過謹慎考慮后,決定“再次復出”。2015年7月,李寧宣布親自出馬重新出任首席執行官,回歸后的**舉措便是將品牌廣告語改回“一切皆有可能”,暗示著他要讓品牌重新站起來的決心。同時,李寧還大幅削減旗下加盟商的數量,并將直營店比例從35%提高到50%以上,以防止大量庫存積壓的問題再次出現。
在渠道方面,李寧則以鞏固高效大店、布局購物中心渠道策略為主,持續關閉虧損店鋪,升級改造低效店鋪,把零售終端分為高效店、中國李寧及潮店、專業運動店和用于清貨的奧特萊斯店,加速推進渠道多元化發展,實行區域差異化的商品規劃以滿足區域性特點及消費需求,優化店鋪視覺形象,加強終端零售人才培養,重點提升經營效率。
在貫徹“單品牌、多品類、多渠道”的發展策略推動下,從連續虧損30多億到實現盈利,李寧反轉只用了一年的時間。
此外,李寧時尚線的推出也是李寧實現翻身的關鍵。2018年2月,李寧首次登上紐約時裝周被視為該品牌發展史上的重要轉折。受益于運動服裝在中國越來越受歡迎的趨勢,將快時尚和休閑服飾有機結合的李寧時尚線不斷從競爭對手手中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并通過在紐約、巴黎時裝周走秀來提升品牌影響力。
隨著品牌價值逐漸顯現,2019年李寧收入大漲32%至138.7億元人民幣,凈利潤猛漲110%至14.99億元。在截至6月30日的上半財年內,李寧銷售額雖下滑1.2%至61.81億元,但凈利潤大漲22%至6.83億元,電商銷售額大漲23%。
可以肯定的是,目前李寧的時尚戰略已從一次偶然的試水,發展為可持續的生意。在競爭愈發激烈的環境中,李寧絲毫沒有退縮,帶領公司重新坐上國內*大運動服飾品牌的野心依舊。
截至周一收盤,李寧股價上漲4.5%至39.45港元,已遠超過2010年4月1日**時期的每股27.37港元,自今年以來累計上漲逾70%,目前市值約為981億港元。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