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6 來源:互聯網
【百檢網訊】 近期,記者跟隨“中國紡織生態文明萬里行”記者團赴廣東省調研紡織行業節能減排情況。作為“國家清潔生產示范企業”、“國家紡織行業節能減排技術應用示范企業”、“廣東省環保誠信企業”、“廣東省清潔生產企業”——互太(番禺)紡織印染有限公司成為本次調研活動的站。
紡織企業巨資轉向環保 3年回本利潤持續上升
“把環保的事情做好,把節能減排做好,生產成本就會下降,利潤也會提高。經濟上的回報很快就能看到。節能減排、綠色生產是給大家掙錢的!”在1月16日舉行的總結大會上,互太紡織董事局主席尹惠來的一番話,獲得了來自中央有關部委、專家評審團、十幾家企業代表的陣陣掌聲,而互太在節約能源及資源利用上的一組組數據更贏得了與會者的一致點贊。
把環保的事情做好,利潤就能提高
傳統的紡織行業是一個高能耗、高污染的行業,尤其是其中的印染環節,耗水量和污水排放量都很大。隨著2015年新《環保法》的實施,對于企業排污的處罰更加嚴厲,紡織行業面臨嚴峻的生存考驗。而在互太,記者卻看到,節能減排非但沒有給企業帶來壓力,而且還讓企業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回報。
以往記者去紡織印染工廠采訪,的感受是味道刺鼻。這種氣味來自于后一道工序——高溫定型。然而,此次在互太的生產園區,空氣的清新程度讓人有些吃驚。
國家紡織產業節能減排技術支撐聯盟副秘書長王保生介紹,這是因為完成了廢氣、廢熱回收的工程改造。為了讓記者感受這項節能環保改造的效果,王保生現場指揮關掉了一臺回收裝置,幾秒鐘后,大量的白色煙塵便開始涌出來,記者的嗓子立刻感到火辣辣的。
經過這套系統,廢氣、廢熱經過回收裝置處理后,其中的污染物被消除了,余熱也被重新用到生產和中央空調系統中。而印染環節中的另一大難題——耗水量大、污水排放量大,互太也通過技術手段解決了。
在互太,經過中水回用系統處理后的污水,可以直接回用到工業生產中去,用來染布,現在**的回用水可以占到總排水量的60%。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互太公司樓頂的花園里,花木翠綠、魚兒潛游,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而養育這份景致的水就是經過公司處理后的污水。
在互太廠房的樓頂,是大片的太陽能光伏發電和集熱裝置,利用清潔能源替代傳統用電,而類似的節能環保改造還有很多。據了解,近年來,互太已經累計投入6000萬美元用于節能減排,廠區1/3的土地都用于跟環保相關的工程。
如此大規模投資,企業的動力來自哪里?在尹惠來看來,認為環保投入會增加公司成本,這其實是一種偏見。
“企業不要怕投入,投入一兩年,頂多三年就能回本了,為什么不做?節能減排做好了,經濟上的回報是非常明顯的,生產成本下降,利潤也會增高。而且,目前歐美客戶對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方面的考察越來越多,而做到了環境友好、生態可持續,在國際市場上將會更加受青睞。”尹惠來說。
優勢企業先行先試,行業排放標準或年內發布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高勇表示,目前,我國紡織工業正處在“十二五”收官和“十三五”規劃的關鍵期,2020年我國要實現紡織強國的夢想,行業發展如何開好局、走好路,適應新常態,這都需要全行業自身通過積*的產業調整和升級來實現。
此次“中國紡織生態文明萬里行”活動重點推出了“中國紡織生態文明建設評價體系”,中紡聯環資委、中國生態文明研促會紡織工作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將選擇一批重點企業開展培育、試點和創建工作,通過1~2年的培育和試點,使企業在生態經濟、環境、人居、文化、制度等方面達到行業或國內**水平。
而據記者了解,《紡織印染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目前仍在制定中,預計將于今年內出臺;在關鍵指標制定方面,目前已經出臺的地方標準將成為重要參考。
2013年9月,國務院印發《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對多個行業進行工業廢氣重點治理,紡織印染行業是其中之一。印染大省浙江省曾出臺地方標準,對新老紡織印染企業提出不同的排放標準。對此,王保生表示,相關標準制定單位正在積*調研,將通過對全國印染企業調研反饋的情況制定相應國家標準。
紡織行業轉型迫在眉睫,而生態文明、節能環保是必須要闖的關。對此,中紡聯副秘書長、中國生態文明研促會紡織工作委員會主任孫淮濱表示,今后簡單擴大產能的路是再也走不通了。
“簡單擴大產能這顯然是不行的,市場不允許,成本也消化不了,所以必須要走轉型升級的路徑。而生態文明建設既符合國家的大政方針,又能夠提升企業升級的速度,但是我們要一步步來,讓好的企業先行先試,形成示范。”孫淮濱說。
聲明: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或來電400-101-7153刪除。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