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6 來源:互聯網
【百檢網訊】2011年,在棉價上演大起大落的過山車行情之后,棉花收儲政策應時應景而生。如今時間已經過去了快3年,這一政策在發揮穩定棉價功能的同時,自身的諸多弊病也一一暴露。
**,干預市場過度,致使市場機制弱化,棉紡企業難以拿到質優價廉的棉花,且有人利用高收低拋的差價,做起轉圈棉的生意;其次,與收儲政策相配套的進口棉配額管理制度,在限制低價外棉涌入的同時,由于存在利益空間,配額倒賣早已是業界潛規則。后,收儲的資金來自農發行貸款,收儲和放儲的差價則由財政部補貼。龐大的收儲棉耗資巨大,給國家財政帶來沉重壓力。眾多弊病凸顯,新政策的出臺已是大勢所趨。
正醞釀直補政策
中紡工業聯合會副會長高勇算了一筆賬,2011/12年度收儲313萬噸,收儲價為元/噸,耗資619.74億元;2012/13年度的收儲價提高至20400元/噸,收儲量累計高達650萬噸,耗資1326億元,兩年累計收儲量963萬噸,合計耗資1945.74億元。
“收儲資金來自農發行貸款,收儲和放儲的差價由財政部補貼。收放儲差價加上倉儲、管理、人員等費用,一噸棉花國家大約倒貼3000元,1000萬噸就是300億元。如果改用直補政策,可能只需要花費其中的1/3甚至更少,便可達到保護棉農、穩定市場的目的。”高勇如是說。
高勇表示,我國現有的棉花政策,不管是進口棉配額、滑準稅還是收放儲,出發點都是為了保護棉農利益。但在這幾年的實施過程中,棉農利益并未切實受到保護,收儲受到的多是企業加工好的皮棉而非籽棉,大部分利益被從壓花廠到棉花營銷企業的中間環節獲得。另外,由于原料成本太高,一些紡織企業受到很大的損害。
據記者了解,國家高層領導已表態“目前的棉花收儲政策已經不能再繼續了”。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和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等有關部門正在就直補政策進行調研,下半年有望啟動試點,明年或將正式推廣。
但目前還存在的種植區域分散、面積不明確,如何保證直補資金終能補貼到種植農戶的手中等問題,在補貼方式上,具體是按畝補還是量補、是否選擇試點,還沒有形成后意見。“直補政策要實行早也要一年以后,目前主管部門正在研究政策細節,下一步可能會進行試點,一年以后可能推廣。新疆是我們推薦的熱門試點地區之一。”高勇表示。
紡織業資深專家汪前進則分析稱,如果在目前國際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較大幅度地調整臨時收儲政策,棉花價格有可能產生巨大波動,整個紡織工業鏈條承受的風險和壓力或許更大,因此即將實施的《2013年度棉花臨時收儲預案》(2013年9月1日至2014年3月31日)應該不會再進行大的調整,應該是對2014年度棉花收儲政策進行調整。而收儲政策也不一定全取消掉,或者將與對棉農直接補貼的形式并行使用。
終為了市場化
收儲改直補,就是只對種戶進行補貼,而不直接控制棉花的供應和棉價的漲跌。業內人士分析稱,棉農直接拿到補貼,種植積*性高了,未來種植面積可能會有所擴大,相應棉花供應也會增加,市場價格將往下走。
中國銀河期貨公司棉花產業部總經理張洪洲表示,如果棉花政策由收儲改直補,國內棉價將逐步回歸市場,與國際棉價接軌。“直補之后,國內棉價將逐步回歸市場,與國際棉價接軌。在國內各種政策的綜合作用下,未來國內棉價應該是緩慢下降的。”張洪洲認為,由于內地棉占全國棉花產量不到40%,而且品級低,因此即使種植戶在明年種植之前拿到補貼,棉價下降不會一夜之間到來,而是個長期過程。
對于直補政策,中證期貨分析師陳靜認為它并非方案,紡織業提升自身的競爭能力不能靠打價格戰,而要進行技術研發和品牌的樹立。此外,從美國等發達國家經驗來看,市場的問題就用市場手段來解決。陳靜表示,企業要有風險控制意識,可借助金融工具規避一定的市場風險。“我們提倡直補政策,是為了打破當前制度,更多實現市場化。
直補政策也不是的調控政策。”高勇表示,我國棉花產業的終出路,是走出小農經濟式的種植模式,實現規模化、機械化和產業化發展,提高棉花質量,增強企業國際競爭力。
聲明: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或來電400-101-7153刪除。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