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6 來源:互聯網
【百檢網訊】7月15日,記者獲悉,在素有棉花種植大縣之稱的彭澤縣,越來越多的棉農棄棉種豆,棉花種植面積比往年減少5萬畝。
棉農為何棄棉而去?
彭澤縣耕種面積為40萬畝,其中棉田面積為30萬畝。隨著收儲政策取消,今年棉田縮減為25萬畝,而且還有下降趨勢。
今年初,彭澤縣棉船鎮農戶高澤生反復思量后決定不再種植棉花,將家中100畝棉田全部用于種植大豆。
原來,今年3月31日開始,國家取消棉花臨時收儲政策,試點直接補貼,且直補試點只有新疆,這意味著我省棉農目前不能獲得補貼。彭澤許多棉農棄棉而去。為何棄棉種豆?高澤生算了一筆賬:棉花畝產250公斤,化肥、農藥成本每畝高達700元,如果再算上管理、人力成本,每畝棉田利潤不足千元。而這還是理想狀態,遇上干旱、暴雨,棉農往往血本無歸。相反,大豆種植成本每畝不足300元,管理省時省力,賺得更多。
棉船鎮政府辦公室主任張曉武表示:“去年九江大旱,棉農收成不好,虧損嚴重,至今心有余悸。加上補貼政策取消,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棉農積*性。”棉花種植面積縮減的另一個原因是當地勞動力外出打工出現土地拋荒現象。彭澤縣農業局副局長樊文華解釋,很多新生代農民離開土地,前往沿海打工。目前這部分拋荒土地均實行了流轉,去年該縣土地流轉12萬畝,占總耕地面積30%以上。由于棉花種植成本高,流轉的土地往往被用于種植其他經濟作物。
臨時收儲為何變直補?
2010年,棉花價格高開高走,國家隨后啟動臨時收儲“救火”。收儲本意是平抑價格波動,保護棉農利益。但隨著市場穩定,臨時收儲帶來的財政和市場壓力緊隨而來,如今陷入進退兩難境地。
資料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2月,國儲棉庫存超過800萬噸,占用國家資金億元左右,每年利息、倉儲費以及國儲棉高收低拋成本總計300億元。國儲棉讓國家財政背上了沉重的負擔。而且臨時收儲使得國內外棉市價格長期“倒掛”,給棉紡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成本壓力。
彭澤縣棉花協會會長徐雷鳴介紹,直補在穩定棉農收入的同時,可讓棉價回歸市場,棉價不再虛高,這是紡織企業一直期盼的。不過,徐雷鳴表示,臨時收儲政策取消后,彭澤棉農的種植積*性不高。
棉賤傷農困局如何破解?
當地農業專家認為,棉花市場在缺少了收儲政策扶持之后,會出現震蕩。今年9月份籽棉銷售價格預計會有所降低,接下來,國內棉價會逐漸向國際棉價靠攏。
南昌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尹繼東認為,目前彭澤棉花產業以家庭種植為主,一家一戶的種植面積太過分散,效率低下,很難形成規模化效應,未來只有實現市場化、產業化、規模化經營才是破解困局的必由之路。臨時收儲變成直接補貼,可以刺激棉花產業走上市場化正軌。彭澤縣土地流轉現狀可以使有實力的種棉大戶推行規模化種植和經營。
棉花產業規模化經營在省外早有先例。據了解,目前勞動力成本在棉花生產中占60%以上,而新疆、山東、河南等地方都在使用家庭農場形式,采購大型農機進行機械化采棉,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大地降低了生產成本。
聲明: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或來電400-101-7153刪除。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