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6 來源:互聯網
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館員、中國民俗學會首席顧問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宋兆麟
——評《中國家紡文化典藏》:家紡研究的力作
近由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編、中國紡織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家紡文化典藏》問世了。這是作為“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的,作者之多、涉獵之廣、研究之深,是的巨著,堪稱是一部我國家紡研究的力作,是我國紡織史、家紡史研究的大喜事。
中國是一個農業古國,耕織是國家的生產支柱,“男耕女織”一直是中國傳統生產結構的主要特點,作為“半邊天”的婦女對紡織有過重大貢獻。以絲織、瓷器為主的產品,是通往周邊國家的主要貿易品種,所以才有“絲綢之路”的美稱。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集中了大批專家,撰寫了《中國家紡文化典藏》一書,是應該肯定的,主要反映在三個方面。
是一種開拓性的補白大作。
我國過去出版過不少紡織方面的著作,但都側重于服飾研究,如《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中國古代服飾史》、《中國服飾史》、《中國服飾通史》、《中國紡織科學技術史》等等。這些作品都有相當高的水平,對中國服飾研究起過積*的作用。但是唯獨沒有一部家紡史的大作,這是很遺憾的。現在好了,《中國家紡文化典藏》的出版彌補了上述空白,頗具開拓性。更為重要的是,該書有400多頁,數十萬字,有500多幅插圖,說明無論在史料搜集上、內容廣泛上,還是研究水平上,都是令人敬重的,是一部高水平的巨著。
第二是對我國家紡歷史和經典工藝做了科學梳理。
過去不少學者對中國紡織史都做過一些探討,但是由于種種原因,研究氛圍較窄,成品也比較繁瑣。《中國家紡文化典藏》在這方面做了全面、系統地總結、梳理。如全書分為三篇,篇按朝代劃分共九章,講述了我國家紡的歷史和演變過程。第二章又把中國主要的家紡工藝列為“經典工藝”,按織造、刺繡、織毯、印染、編織進行分類敘述。第三篇重點談了現代家紡設計,尤其是闡明了近代家紡的變遷,這也是少有人提及的。它不僅科學的勾畫了家紡歷史,對現代家紡的發展、增強在國際家紡市場上的競爭力,都有巨大啟迪。
第三是有大量生動的形象資料
紡織、家紡、服飾等類書,僅靠文字敘述是不夠的,必須要有可視性,也就是要有眾多的形象化的插圖。《中國家紡文化典藏》正迎合了上述需要,除必要的文字敘述外,還有500多幅插圖,其中絕大部分是彩版,印制也很精良,在別處是很難見到的,有些圖是首次公布,**學術價值。如漢魏的織錦、唐代的《空樂圖》,宋、遼、金、西夏的生活畫面、元代的制作毛氈圖等,都是很珍貴的。《中國家紡文化典藏》能大量使用插圖,達到了以圖補文,以文釋圖的美好效果。所以該書應該屬于當今書籍的佼佼之列,正符合現代“讀圖時代”的社會需求。
聲明: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或來電400-101-7153刪除。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上一篇《家紡面對品牌如何競爭》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