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7 來源:互聯網
3月的大地,春寒料峭,浙江余杭區很多家紡企業正在為招工而長吁短嘆。余杭家紡企業的行政主管們,每天掛在嘴邊的話題就是“招工、招工,找車工、縫紉工、普工、雜工...”。“工人”都去哪兒了?
“用工荒”真的來了
杭州海嘉布藝有限公司負責招聘的壽紅偉對此深有感觸:“春節后我就馬不停蹄地奔赴人才市場。趕到現場的時候,十來家企業大張旗鼓在招聘。某某單位誠聘、某某單位求賢、虛席以待、高薪聘請等標語比比皆是。各家單位招聘崗位基本是縫紉工、擋車工、包裝工、裁剪工等普工為主,還包括一部分的倉庫人員和師傅級技工崗位。普工待遇在3000~6000元左右,有的甚至還超過了管理人員和技工待遇。今年我單位也提供了數十個工作崗位,招聘總人數在40人左右。”海嘉布藝招聘崗位平均工資在3500元左右,機修工等技術型工種甚至達到了6000元,外加上包吃住,過年紅包和公費旅游等諸多福利,可一周現場招聘下來仍然還有20多人的缺口存在。
梵歌裝飾布藝的孟瑤經理談道,梵歌布藝節后開工,公司旗下新創
談起招工,華芳布藝有限公司經理袁生旺直搖頭:“對負責招聘工作多年的我來說,對‘民工荒’這個詞一直沒有感覺,但今年參加了幾個招聘會,招聘企業多,找工作的人卻不多。”
“工人”哪里去了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海嘉布藝助理壽紅偉認為,事實上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來杭務工的外來勞動力數量就在下降。國內經濟形勢持續回暖,隨著西部大開發的不斷推進,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勢頭良好,大批農民工有了更多選擇就業地區的機會,很多人留在了家門口就業。其次,結構性缺工在全國范圍內都存在,專業技術人才相對緊缺,且擁有熟練技術的專業技工對企業待遇猶豫不決,普遍帶著“先看看”的心態。當下工人不僅關心工資待遇,對工作環境也有新的要求,一般都不愿意從事相對低端辛苦的工作。
杭州曼巴邁實業有限公司經理王利芬談道,現在流行一個詞“裸辭”,就是即使員工沒有找到更好的另一家企業,他也會立馬辭職。王利芬認為,各種理由都只是打工者自我心理調節不夠造成的。如果員工工作努力,把老板的事情、公司的事情當自己家里的事情一樣來完成,相信老板不會視而不見,會從待遇上得以體現。
梵歌裝飾布藝經理孟瑤認為,余杭家紡的企業在喊“招工難,用工荒”。“用工荒”其實質上反映了勞動力機會成本的上升。低工資和低保障的“人口紅利”支撐起了中國經濟30年的低成本增長,而現在我們余杭家紡企業必須面對無工可招的尷尬局面。這就需要我們余杭家紡企業主們,認真思考,如何留住人?
“缺工”企業怎么辦
海嘉布藝壽紅偉說,針對這許許多多的難題,企業只能從多方位考慮職工隊伍的建設問題,要設身處地的為員工考慮,使各個工作崗位更人性化,努力提高職工福利待遇,加強平時員工娛樂設施建設,建立健全企業管理制度。對某些專業性要求較高的崗位,采取企業內部鍛煉培養人才的方式,以達到困難崗位先補,普通崗位后添的結果。再者,我國各省市人力資源分布并不均勻,企業如果緊密聯系政府機構,爭取在黨政機關的人力資源宏觀調控的幫助下,使勞動力充足的地區與工作崗位需求較大、勞動力相對缺乏的地區進行資源優化,實現招工和求職的雙向互補,也不失為一條解決當下“用工荒”的良策。
梵歌裝飾布藝經理孟瑤說,“用工荒”對余杭的家紡產業也是一種倒逼,改造生產、管理流程,機器換人,改變過去的粗獷發展模式,精細化經營。
華芳布藝有限公司經理袁生旺說,公司為了招到或留住好的員工,不能光從員工身上想辦法,而是該從企業本身想辦法。內部流程優化,降低人力浪費。從制度層面上加強班組長培訓,要基層管理人員明白,一線員工對企業的重要性,降低一線員工到崗后的離職,提供員工發展空間。其次,提前做好招聘的操作流程,系統整合。尋找對公司有感情、有忠誠度的員工,培訓如何招聘普工?如何回答他們的詢問?以及對他們的獎勵。無論是回家的,還是留在杭州過春節的,都可以推薦和介紹員工,都可以按照公司的規定享受介紹待遇。第三,明確公司行政人事管理負責,簡化流程,提高運作效率。*重要的是,從現在開始,企業要轉變對一線員工的態度與認識。把一線員工當作企業的人才,關心他們、關注他們的成長。
國家相關部門的統計顯示,2013年東部地區農民工比上年減少0.2%,中部地區增長9.4%,西部地區增長3.3%。由于人口紅利退去,產業向中西部轉移,城市生活成本偏高等各種因素,導致東部地區正在承受普工技工“雙缺口”的困擾。
“用工荒”同時也警醒余杭家紡產業轉型升級勢在必行。就如余杭區政府倡導推動的,要引導企業轉型升級,向產業鏈高端發展,研發科技產品,打造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