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7 來源:互聯網
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紡織品是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見證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歷史。中國人利用棉纖維織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之初,如“中國四大名錦”中的南京云錦,至今已有156 0190 2607年的歷史,而漢唐織錦則有3000多年的歷史。保護和利用好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于繼承和發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增強行業凝聚力和自豪感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有學者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體系中,凡是與傳統手工工藝、技術相關的項目均可界定為工業遺產。照此說法,紡織應當屬于工業遺產的范疇。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紡織、印染技藝,許多是農耕時代的工藝、技術,由于時代久遠,文化生態環境相對脆弱,保護難度更大。
南通藍印花布印染技藝作為**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了當地的重視和保護。這與南通藍印花布博物館館長吳元新多年來致力于文化遺產保護不無關系。2000年,吳元新創辦了中國**家藍印花布藝術館,展出了他花費十幾年從民間收集到的一大批珍貴的藍印花布實物。
紡織申遺意在呼喚保護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
截至2009年7月,在國務院公布的**、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不含擴展項目),涉及紡織的有52項,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項目中有13項,合計有65項。其中以蘇繡、湘繡、粵繡等為代表的刺繡,以蠶絲織造、魯錦織造等為代表的織造技藝,以蒙古族、朝鮮族等少數民族服飾為代表的服飾,還有苗族蠟染、白族扎染等傳統染整技術,成為紡織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主要表現體系。
在已公布的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項目中,紡織項目所占比例較小,只有旗袍、中山裝和傳統棉紡織技藝等項目被列入其中。是不是沒有其他紡織品可以納入申遺項目中呢?答案是否定的。應當說有許多情況我們沒有掌握。如少數民族地區流傳下來的一些傳統毛毯(氈)編織工藝,就沒有得到有效保護,*有可能失傳。另外,紡織品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項目也一直沒有啟動。
北京紅都服裝公司一位負責人認為,毛氏中山裝就可以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申請***遺產項目名錄。據了解,還有許多紡織品沒得到適當的保護,申遺工作也沒有列入議程。
河北魏都土織布是一種手織老粗布,其織造工藝*為復雜,從采棉紡線到上機織布,要經過大大小小72道工序,其中主要工序為15道,包括軋花、彈花、紡線、漿線、刷線、做綜、闖杼、掏綜、吊機子、織布等。河北邯鄲魏都土織布坊有限公司經理張曉熙說,現在掌握魏都土織布“四頁蹭”(一種織布技法,可同時將4種緯紗穿扣,色彩豐富)技藝的人,在當地不超過60人了,其中大多數是上年紀的老人。現在有很多機織的普通布冒充老土布,以前土布幅寬49厘米,現在是54厘米,四幅可以拼織一幅床單。
老粗布是幾千年來民間世代延用的一種手工產品。北方諸省如山東、河北均有老粗布的蹤影。由于它質地柔軟、手感**,透氣性好、無靜電反應、持久耐用,所以具有冬暖夏涼、不卷邊、抗靜電的特性;又因其線粗紋深,整個布面形成無數個按摩點,所以尤其適合老人和孩子。
在崇尚環保、天然的今天,更好地利用、傳承和保護這種傳統的織造工藝也被賦予了新的現實意義。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