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7 來源:互聯網
"大家紡"的全面布局,設計大賽的時尚**, 中國國際家紡展迸發出勃勃生機。2004年-2009年間,中國家紡行業進入高速發展黃金期,中國國際家紡展也呈飛躍發展態勢。
飛躍期(2004-2009)亮點:
2005年,**個在展會上舉起知識產權保護的大旗,并組織全體參展商簽署《保護知識產權的上海宣言》。
2006年,**個發布中國自己的家紡流行趨勢的展會。首次發布2007/2008中國家紡流行趨勢。
2007年,**個吸納家紡行業的產業集群參展,集中展示區域
2008年,**個突破10萬平方米展出面積的家紡類展會。這一年,展會規模達11萬平方米。
2009年,**個引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區,以促進中國傳統文化的世代傳承。
2009年,**個倡導跨界合作的家紡類展會。這一年,展會邀請了近40名家裝設計師,促成了家紡企業與家裝設計師之間的對話。同年,為了更好的服務于參展企業,還邀請了近百家全國一、二線城市的商場代表,并在武漢、成都、青島等城市進行展會路演。
趕上中國家紡行業的黃金發展期,中國國際家紡展從2004年起就駛入了快車道,差不多每年保持50%左右增速,進入了發展的飛躍期。
保護原創就是保護生命線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紡織行業分會常務副會長徐迎新在回顧中國國際家紡展那幾年的發展時,對如下數據記憶猶新,如數家珍:2003年展會面積為2.3萬平方米,2004年為4.6萬平方米,2005年為7萬平方米,2008年,展會規模11萬平方米,占據了新國際博覽中心9大展館,共有近千名參展商以及來自近百個國家和地區的3萬多名專業觀眾。成為**個突破10萬平方米展出面積的家紡類展會。
伴隨著展會規模的高增長,展會主辦方*關注的是海外展商和采購商越來越關注的"原創設計"問題。原創設計是世界貿易的必須遵守的規則,也是中國家紡產業發展的生命線。展會主辦方自156 0190 2607年就認識到知識產權的重要性,在展會現場設立知識產權咨詢、調解機構,是國內同類展會中*早舉起保護知識產權大旗的展會。
"隨著中國家用紡織品企業知識產權意識的不斷提高和家紡博覽會作為貿易橋梁的作用日益增強,知識產權保護有必要上升為一種行業行為,我國的知識產權保護狀況也應通過展會這一貿易窗口向全世界的紡織業界加以展示。"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紡織行業分會常務副會長徐迎新談到。為此,2005年中國國際家紡展組織全體參展商簽署了《保護知識產權的上海宣言》,有力地推動了知識產權意識在企業中的宣傳與普及。
徐迎新認為:"中國國際家紡展大力維護知識產權保護,要向國內外紡織業界展示的,不僅僅是設計優美、質量上乘的產品,還要展示出中國良好的知識產權保護和公平的貿易環境,樹立中國紡織業界保護知識產權的良好形象,增強國外同行在中國開拓貿易領域的信心。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讓展會成為展示我國紡織業界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窗口。"
打造我們自己的流行趨勢
只有企業們爭先恐后積*研發原創產品,知識產權保護才能真正落到實地。在倡導行業尊重知識產權的同時,貿促會紡織行業分會和中國家紡協會還積*推動行業力量發布流行趨勢,引導大家關注研發,研究消費市場,并用趨勢引導消費。2006中國國際家紡展**次把被業內稱為家紡設計風向標的法蘭克福家紡流行趨勢搬到了上海家紡展。
2007年,中國家紡協會在中國國際家紡展上首次推出了中國家紡流行趨勢。趨勢發布的主持專家吳海燕還清楚地記得當時做趨勢發布時構建了5大平臺,基礎研究平臺、預測平臺、設計平臺、發布平臺、應用平臺。她認為越來越多的企業會從做歐式風格轉為尋找本源,回歸于平靜。國際上也有越來越多的產品設計全面體現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因此,中國文化中的茶文化、竹文化等都對趨勢研究起到很深的影響。
潮流預測專家Vincent Grgoire先生也談到,通過展會這些年對流行趨勢的引導,中國潮流趨勢預測發布得到迅速發展。在*開始的時候,中國并沒有自己的設計與潮流,但這個現象在*近有很大的變化。設計師們現在對自己更有自信,勇于開創屬于自己的設計,并學會如何在其中融入中國元素。這一切都是嶄新的,與過去截然不同。
非遺展區激發原創靈感
在2009年家紡展上,"家紡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區"的亮相成為媒體競相報道的一大亮點。云錦、侗族織錦技藝、蘇繡、南通老粗布、沈繡、南通藍印花布印染技藝、苗族蠟染技藝、魯繡、青海藏羊地毯等深藏民間的傳統紡織技藝,經過主辦方的專門精心安排,真實鮮活地呈現在展會現場。
"非遺很多內容本身與家紡相關,比如藍印花布,土布,錦,蘇繡,蜀繡等,家紡非物質文化遺產如果真能實現商品化,能從根本上解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問題。物質文化遺產商品化是一件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事情。"楊兆華說,"非物質文化遺產讓中國家紡行業多年來倡導的家紡產品原創問題,找到創新源頭。中國5000 年悠久的歷史文化,在非物質文化遺產里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中國家紡設計取之不盡的創新源頭。非物質文化遺產如果能給中國設計師帶來原創靈感,推動中國家紡設計水平,將有利于推動中國家紡產業升級,使中國家紡產業在產業鏈中獲取微笑曲線高端價值。"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