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7 來源:互聯網
目前的紡織行業形勢:中國國產棉與進口棉的破紀錄的價格差,與中小紡織企業的大范圍停產、限產,這一矛盾正在上演。中國的棉花政策一直是在保護棉農和保護紡織企業這一利益鏈條的兩端尋求平衡,托市收儲是利好棉農,增發進口棉配額則是利好紡企。巨額價差的吸引下,大量進口棉開始囤積在中國港口。進口棉配額是否繼續增發?引起我們深度關注!
一般來說進口棉比國內棉便宜1000元左右算是常態,2009年金融危機時也曾出現過兩者價格的異常倒掛,但4000-5000元如此大額的價格差過往就從未出現過。這一巨額的價格差被認為削弱了中國紡織服裝的國際競爭力。
實際上,在4月中下旬,國家發改委發放了100萬噸配額,其中50萬噸為年初200萬噸配額中剩余未發放部分,新增配額為50萬噸。
我們目前可以預期的政策是繼續進口棉配額的增發,1-5月,我國累計進口棉花258萬噸,同比增長113.8%。截至5月份,2011棉花年度累計進口棉花425萬噸,同比增長103.3%。不排除政府繼續增發進口配額的可能性,紡織企業當前的處境也是政策調控必須關注的問題之一。
但有專家指出:增發棉花進口配額并非靈丹妙藥。國家控制棉花進口配額,著眼于長遠利益,而非某些企業的利益。目前,大量的棉花已經囤積在國內,本年度中國棉花庫存占全球庫存的比例達到了75%,絕大多數在儲備庫中。如果增發進口配額,并不能提振外圍棉市,反而會沖擊國內棉價。況且在目前這個階段,誰拿到更多的進口配額,誰的獲利就越大。
上述人士透露,“對于增發進口配額的呼聲,*近發改委相關官員也私下表示,不會在棉價沒有起色的情況下,進行拋儲或增加進口配額?!彼袛?,9月1日新一年度收儲后,在2.04萬元/噸的收儲價的刺激下,棉價應該會緩慢攀升。今年棉花減產較多,亦對棉價有所支撐。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