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7 來源:互聯網
“曹縣666”、“一年賣出19億”,近段時間以來,山東曹縣的漢服以火爆的銷量闖入了大眾視野。
事實上,早在2008年之前,以“重回漢唐”為代表的店鋪便開始深耕于漢服領域,力求重拾傳統漢服文化。隨著多年來媒體與政府對漢服文化的大力推廣,2019年僅淘寶平臺上漢服市場的銷售額已經超過20億元,并且保持著每年156 0190 2607%左右的增速;網購漢服的消費者已高達6000萬人次;傳媒平臺上漢服相關的短視頻播放量累計達到934.2億。
當漢服逐漸破圈時,種種問題也在不斷浮現。精心設計、美麗雅致的品牌精制漢服,其價格與產量卻不“美麗”;而部分量產化漢服,則存在“粗制濫造”、“抄襲劣化”的問題。這兩種矛盾也是中國服裝生產制造業所面臨的嚴峻現狀。
漢服的生產與設計——高度凝練的文化傳承
在談論漢服行業前,我們需要先了解什么是漢服。
漢服,并非特指漢代人的服裝,而是指漢族人民經常穿的服飾。這些服飾是提煉了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所構建出的完整服裝體系。因此,漢服會根據不同朝代的衣著文化特色,細分為漢、唐、宋、明等大類款式。
一件制作精美的漢服,常需要經過選材、設計、裁剪、加工、包裝宣傳、銷售后,才能送到消費者的手中。漢服的選材常使用棉、麻、竹纖維、真絲、綢緞等天然材料。隨后,設計師會參考不同朝代的服飾與精神文化,結合當代人的審美觀來進行服飾設計;部分老牌商家會更加考究,還會借鑒該朝代出土文物的紋理樣式進行加工,并針對古人與今人的身材差異進行對應調整。這也是漢服有別于其它服飾的特點——漢服的設計中展示了高度凝練的文化傳承。完成設計后,漢服設計稿會被送至加工廠,進行手工化的生產與包裝,并經過線上/線下銷售送達至消費者手中。
在漢服文化發展的初期,大部分愛好者只能通過網上分享的服裝模板進行訂制設計,由于缺乏對服裝細節與朝代文化的深入考證,早期的漢服形制都并不特別標準。一些承接漢服訂制的廠家從中發現了商機,并建立起自己的獨有品牌。隨后,經過漢服愛好者與商家的共同努力——愛好者指出漢服設計存在的問題,商家作針對性修改后再次銷售——中國漢服的設計水準和工藝在迅速進步,并乘著短視頻的東風扶搖直上。精美的漢服與其中蘊藏的中華文化,吸引了大量的年輕人。近年來中國漢服愛好者的人數快速增多,在2018年已達到204.2萬人,同比增長72.9%。十幾年間,漢服文化已得到蓬勃發展,并呈燎原之勢。
漢服行業的天花板——產量與質量不可兼得
隨著漢服市場的快速擴張,傳統手工制作模式的缺點逐漸暴露出來。
當前品牌漢服生產所面臨的問題是生產線的自動化與人力成本的轉移,老式的流水線生產模式中,每個人被限制一小段的流水線上,想要具有市場競爭力就必須降低人力成本。而現有服裝行業所謂的自動化生產線屬于“人機結合”的半自動化生產線,看似高效的服裝自動化設備往往只能滿足單一工序的制造需求。一旦更換了制作工藝或服裝版型,就會導致大量自動化設備淘汰。投資回收期的太過漫長以及不可控制的高風險,常常讓服裝企業對“自動化”望而生畏。
同時,漢服所具有的“五高”特點,即高客單價、高毛利率、高傳播性、高設計更新速度、高品質要求,這些也不利于現有服裝自動生產線的使用。當前漢服以手工制作為主,這迫使商家必須將大量的精力投入到衣服的制作中,有限的服裝產能難以滿足快速增長的消費需求。此外,由于漢服尚屬于新興細分的小眾市場,相關配套的產業鏈也不夠完善,這進一步降低了漢服的生產速度。
與精工細作的品牌漢服相對應的,是一些新晉“網紅”漢服。他們抓住了漢服熱的機遇,憑借大批量的廉價樣板化產品搶占低端漢服市場。不到百元一件的漢服滿足了囊中羞澀的學生與旅游景點對古風服裝的需求。但這些衣服常存在版型不合適、材質較差、全盤抄襲、廉價感較強的問題。低劣的服裝品質與設計研發的匱乏,注定其難以獲得真正漢服愛好者的認可。
高科技驅動漢服革命
隨著服裝行業材料與生產技術的進步,以及互聯網AR/VR技術的發展,漢服行業或許可借助這些高科技,來一場產品生產、產品研發、產品銷售的顛覆性革命。
在中國,每年有2600萬噸的舊衣物會被丟棄,這些以聚酯纖維為主要材料的衣物,在填埋200年后才能被自然分解;而衣物的焚燒處理將產生大量含有致癌成分的氣體。漢服,尤其是那些充斥在市場上的“百元漢服”,為環境帶來了巨大壓力,如何平衡服裝生產和環境保護是整個傳統服裝制造行業需要思考的問題。
再生材料被認為是具有*高環保效益的新型服裝材料,主要包括再生纖維、再生短纖維與再生尼龍等種類。不同于傳統材料,再生材料是由廢棄材料、生物材料、人體材料與微生物材料經過二次加工生產的,其具有較高的環境友好性、可降解性、可回收性。纖維公司Prima Loft推出了**可生物降解的再生人造合成纖維Prima Loft Bio,以緩解環境壓力;環保服裝品牌Arvin Goods也使用回收自垃圾填埋場的再生尼龍材料Econyl制作新的生活服飾產品;為了代替高端服飾常用的羊毛,由原纖維與再生材料混合制成的短纖維混合物Polylana也被推向市場。
這些環保材料的推廣與使用,能夠有效降低漢服乃至傳統服裝行業所產生的環境污染問題。
在服裝生產與制作環節,*新的針織3D打印技術也帶來了顛覆性的服裝革命機遇。3D打印是一種能夠將原材料直接打印加工為成品的技術,其跳過了中間零部件的打磨與組裝,直接生產出一體化的成品。在傳統的服裝行業中,需要先將紗線織成布,隨后將布裁剪加工成衣物。而由日本島精Shima Seiki生產的3D服飾打印技術,能夠將紗線直接織成衣物,從而減少浪費,并達到“天衣無縫”的效果。
在商品銷售的終端環節,增強現實AR技術與虛擬現實VR技術的組合,也將為消費者帶來全新體驗。AR技術能夠提供定制測量功能,以實現真正的“量體裁衣”與“虛擬試穿”。此外,基于VR技術的在線購物可以讓顧客隨時選擇符合自己的風格的服裝,為顧客提供高自由度與參與度的體驗。
漢服是我國新興的服裝產業,也是文化宣傳的重要幫手,其兼具商業消費與文化認同的特點;同時因漢服詳細的穿著要求與文化禮儀規定,使其能夠如同日本和服一般,具備成長為中國傳統經典文化的潛力。日新月異的服裝環保科技,也將為漢服賦予可持續發展的時代內涵。
未來的漢服將形成更為完備的產業鏈,并逐漸融入大家的日常生活,真正成為中國國家名片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也是無數漢服從業者所追求的文化自信與中國底色。
參考文獻
[1]傳統漢服造型元素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運用,田陸樂,東華大學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8(01)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