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5-24 來源:互聯網
百檢網資訊:地球表面70%都被大海覆蓋著,而我們對海洋的了解卻并不透徹,它就像是地球上的“宇宙”,廣闊、充滿未知,并孕育著各式各樣的生命。而就是這樣的大海卻面臨著一個可怕的威脅——塑料。
有時候,一些駭人聽聞的數據并非不存在,而是我們沒有去了解或者害怕去提起,海洋里就充斥著這樣的數據。據統計,每分鐘就會有一車塑料垃圾被傾倒入海,而預計到達2050年,海洋中的塑料可能比魚多。大海遠比我們想象的要脆弱許多,大海也遠比我們想象的更需要保護。
而事實上,這個數據還可以更“恐怖”。地球上海洋的面積約為3.6億平方千米,珊瑚礁的面積卻不到地球表面積的1%,而這1%不到的珊瑚礁確實海洋中非常重要的生物,它承擔著為近1/4海洋生物提供庇護的作用,但是伴隨著海洋塑料垃圾的增長,這1%不到的珊瑚礁卻面臨著死亡的威脅。海洋正在遭受著破壞,破壞的產生我們難辭其咎,甚至我們面對已經被破壞的海洋能做的沒有多少,但是如果我們什么都不去做,那么留給我們的只會是嘆息與海洋生態崩壞后無盡的惡果。
那么我們能為海洋做些什么呢?作為70億分之一的普通人,我們能做的只有少用一次性塑料用品,不要亂扔垃圾,貫徹低碳生活理念;但是作為70億個人組成的群體,我們可以利用發展起來的技術,不斷成熟的科研儀器,為海洋帶去力所能及的守護。
舉個例子,目前在海洋塑料污染中,有一類非常棘手的難題——海洋微塑料污染。微塑料泛指直徑小于5毫米的塑料顆粒,由于體積非常小,因此其比表面積非常大,并且傳播性非常強。而由于垃圾排放等原因,微塑料在海洋中普遍存在,并且被認為是海洋中的PM2.5。此前“雪龍號” 在科考過程中,曾將微塑料采樣器放入海中,取樣獲得的海洋微塑料樣本令人作嘔且可怕。此外,國際上還有超百篇的研究成果表明,幾乎所有的海洋生物體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微塑料。
但糟糕的是,由于海洋面積巨大,傳統的采樣檢測只能用于區域觀測,想要實現大面積的海洋微塑料監測并不容易。那么解決方法是什么呢?遙感技術與紅外光譜分析。
隨著人造衛星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逐漸掌握了同“天空”俯瞰“大地”的能力,當然這還是不夠的,由于微塑料真的非常小,因此即便依賴遙感技術,也很難直接觀測到它。但是直接觀測不到間接卻可以,塑料具備特殊的聚合物信息,這些信息借助紅外光譜是可以掌握的,因此利用海洋遙感手段結合紅外光譜技術,便可以實現大范圍海洋微塑料污染的大范圍監測了。
無論如何,海洋如今面臨的污染難題都是我們無法想象的。30年,對于我們來說雖然不近,但也絲毫不遙遠,為了30年后我們的海洋依舊蔚藍,為了30年后,我們不會只能在海洋館里體會海洋生物的魅力,我們更應該把握當下,避免塑料繼續威脅海洋。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