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时间:2022-05-30 来源:互联网
非金屬材料的性能及加工工藝日新月異,使得其以****的速度被應用在汽車上。平均每輛轎車非金屬材料的用量已由1981年的68.4公斤提高到目前的150-180公斤。同時,巿場對于此類材料相應性能的檢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汽車內飾材料揮發物質在擋風玻璃上的冷凝對司機駕駛安全的影響,塑料燃油箱的透氣性,內胎、安全氣囊的阻隔性等等。針對這些問題,相應的檢測方法、檢測標準、檢測儀器也相繼推出和不斷完善。
一、內飾件的霧化檢測
汽車內裝飾材料,如工程塑料、紡織品、皮革、無紡布等,以及安裝這些材料所用的各種粘合劑,在高溫的作用下,其容易揮發的成份會蒸發出來,并在汽車窗戶或擋風玻璃上形成凝結,造成司機視線不良,嚴重影響行車安全。目前,國外已有這方面的檢測,遵循的相關測試標準為IN75201、ISO6452、SAEJ1756等。國內部分汽車及內飾件生產企業或者為了提高產品品質、或者為了開拓海外巿場的需要,也對相關檢測給予了足夠重視。
內飾件霧化檢測有兩種試驗方法:光澤度測試法和重量測試法。前者是通過玻璃板在霧化前后光澤度的變化來衡量被測試樣的霧化特性;后者則是通過鋁箔在霧化前后質量的變化得到霧化凝結物的質量。另外,通過試驗得出的“成霧值”或“霧化-凝結物的質量”還能定量地得出該試樣有毒有害物質的揮發量;通過對車前氙氣燈霧化值測試,還能夠測試車前燈的霧化現象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照明度。
二、座椅材料的透氣度、透濕性檢測
在長途旅程中,駕乘人員往往要在車內坐幾個甚至幾十個小時,所以汽車座椅材料的透氣、透濕性能比其它地方要求更高。好的座墊、靠椅應該柔軟有彈性,并具有良好的透氣、透濕性能,使駕乘人員的汗液能順利地排出,使人感覺舒適。
透氣度的檢測方法為:取規定尺寸的試樣置于試驗腔內,在試樣一側抽空,使試樣兩側形成一定的壓差,在此壓差下測量氣體在一定時間內通過試樣給定面積內的流量,計算透氣率;或者保持通過試樣的流量,測量試樣兩側的壓差,計算空氣流通阻力。該測試方法遵循GB/T10655-2003。
透濕性的檢測方法為:把試樣恒溫地夾在干濕腔之間,位于測試腔的傳感器分析腔內濕度的變化,并跟蹤由預設下限值至上限值所需的時間,通過連續多次測量和系統分析,求出試樣的透濕量和透濕系數。該測試方法遵循ASTME398。
三、塑料燃油箱的透氣性能測
目前中國轎車的塑料燃油箱使用率已達到86%。與鋼板燃油箱相比,汽車塑料燃油箱具有更安全、耐腐蝕、使用壽命長等特性,且造型隨意、生產成本低。但是,汽車塑料燃油箱的阻隔性能差,會造成燃油的穿透性揮發,需要對其阻隔性能進行測試,以選擇理想的材料。
傳統的測試方法為:把定量的汽油注入油箱后,密封,稱量燃油箱得到其質量M1,放置足夠時間后(一般要超過100天),再次進行稱量得到其質量M2,計算△M=M1-M2,△M即為燃油的揮發量。此種方法需要測試時間長,要求有高精度的稱量工具,實現起來比較困難。
ASTMD3985給出了另外一種測試方法。切取燃油箱的塑料薄片,測量薄片的氧氣透過量,通過對各種塑料薄片的透氧量進行比較,從而科學迅速地得出哪種塑料更具有良好的阻隔性,更適于用來制造燃油箱。ASTMF1307則給出了整個容器的測試方法,從而實現了整個油箱密封性的檢測試驗。
四、內胎、安全氣囊的氣體阻隔性檢測
制造汽車內胎和安全氣囊的材料都要求有良好的阻隔性,前者保證汽車長時間運行而不必充氣,后者保證在發生事故碰撞的瞬間,能迅速鼓起,保證有一定的壓力。
傳統檢測方法為把成品內胎或安全氣囊充氣至一定壓力,記錄下此時壓力表值,放置一段時間后,觀察壓力表值的壓降,從而得出其阻隔性能。此種檢測方法一般要很長時間才能得出結果(有時需要一年以上),實現起來比較困難。現在可以采用濟南蘭光機電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VAC-V1型氣體滲透儀,在被測材料上取樣,裝夾在儀器上,使試樣兩側保持一恒定的壓差,測量氣體滲過試樣之后壓力隨時間的變化,從而得出材料的阻隔性能。在該儀器上做這方面的試驗一般12小時以內就可完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五、其它非金屬材料的檢測
汽車上所用的非金屬材料非常多,并且同一種材料用在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性能要求,也就需要進行各種項目的檢測。例如拉伸強度、撕裂強度、硬度、彎曲強度、色澤、摩擦系數等等。
另外,汽車上還會大量使用各種各樣的膠粘劑,膠粘劑性能的好壞對整車質量有至關重要的影響,所以還要對這一類非金屬材料進行剪切、拉伸、扯離等性能測試。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①本网注名来源于“互联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个月内与本网联系,联系邮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则视为默认百检网有权进行转载。
②本网注名来源于“百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百检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转载本网作品,请联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百检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③本网所载作品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百检立场,用户需作出独立判断,如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