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6-01 來源:互聯網
百檢網資訊:光學顯微鏡自1590年由荷蘭詹森父子創制伊始,即成為生命科學*重要的研究工具之一。進入21世紀,借助熒光分子,科學家將光學顯微鏡的分辨率提高了一個數量級,由約一半光波波長(250nm)拓展至幾十納米,并興起了超高分辨熒光成像技術,用于“看到”精細的亞細胞結構和生物大分子定位,相關工作榮膺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
所謂干涉定位,是指采用不同方向和相位的激光干涉條紋激發熒光分子,熒光分子的發光強度與其所處條紋的相位有關,該技術即是通過熒光分子強度與干涉條紋的相位關系,來確定熒光分子的精確位置。為降低單分子發光時的閃爍和漂白對亮度和定位精度產生的不良影響,研發團隊對顯微鏡光路進行了創造性的設計,分別為:基于電光調制器的干涉條紋快速切換激發光路,基于諧振振鏡掃描的6組共軛成像光路,兩種光路的同步實現了高達8kHz的分時成像,確保在相機的單次曝光時間里把每個單分子發光狀態均勻分配給6個干涉條紋,有效避免了熒光分子發光能力波動對定位精度的干擾。
研發團隊利用該技術對不同熒光位點間距的DNAorigami陣列進行驗證測試,證明干涉成像分辨率達到了3nm的分子水平,可以解析5nm的DNAorigami陣列。后續的細胞實驗結果顯示,該技術在免疫標記的微管、CCP(clathrincoatedpits,網格蛋白有被小窩)以及較致密的細胞骨架成像時展現出良好性能,該技術將為進一步解析精細亞細胞的組分和生物大分子的納米結構提供有力工具。
徐濤領銜的儀器研發團隊近年來致力于顯微成像儀器設備和技術方法的研究和開發,先后研制出偏振單分子干涉成像、冷凍單分子定位成像以及超分辨光電融合成像系統,開發了新的超分辨顯微成像算法、探針和技術,申請了多項發明專利,上述成果被廣泛應用于細胞生物學相關研究,支撐團隊與合作者在該領域取得了系統性成果產出。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