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6-09 來源:互聯網
百檢網資訊:醫療影像設備是不可或缺的臨床儀器設備。它將人體內部的實際構造重新映象、呈現,輔助醫生更好地辨別、診斷病情,為社會醫療健康事業完善添磚加瓦。近年來,技術加成下,醫療影像設備不僅是探測、成像,數字化時代下它可以攜帶人體機能的各種相關信息,并對其進行詳細分析。可以說,醫療影像設備發展前景浩如深海。
近日,《2021年“十四五”中國醫療影像設備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發布,分析醫療影像設備現狀,詮釋設備發展新格局,結合國情做出下一步發展規劃。《報告》中明確指出,新興技術是醫療影像設備發展的一大切口,推動行業更快更深發展。
八大章節展開分析 詮釋“十四五”醫療影像設備格局
《報告》圍繞十四五醫療影像設備行業發展路徑、醫療影像設備行業發展環境、醫療影像設備行業概況、醫療影像設備行業上游、下游分析等八個章節展開分析,總結現狀。
《報告》指出,目前主要的醫療影像設備包括X線計算機體層成像設備(CT)、磁共振成像設備(MRI)、數字影像設備(DSA)、醫用X線機(GXR)、超聲成像設備。據《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我國醫療影像市場達894億元,相比由2016年增長了的314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1.42%。其中,2020年CT掃描儀市場占整體市場的27%,其次為醫學超聲儀器(25%)及MRI磁共振成像(23%)。
從醫療設備企業來看,北京萬東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衛寧健康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煙臺東誠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聯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東軟醫療系統股份有限公司穩坐行業內交椅,這些企業基本覆蓋醫療影像設備,占據較大市場份額醫療影像市場。
基于行業現狀,“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盡快完善醫療器械等快速審評審批機制,加快臨床急需和罕見病治療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促進臨床急需境外已上市新藥和醫療器械盡快在境內上市。目前,各大省市十四五規劃均提及醫療器械。政策利好下,醫療影像設備行業發展前景可期。
機遇挑戰參半 政策導向利好
醫療影像設備包括X射線、電磁場、超聲波等為患者提供人體內部組織和器官影像,該項技術的非侵入性和安全性令其得到廣泛應用,也是臨床診斷和制定治療方案的重要診斷方法。疫情防控期間,CT、DR等醫療影像設備發揮了關鍵作用。據預測,我國醫療影像設備行業市場規模將由2021年967億元增至2025年1291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7.5%。
隨著萬物互聯時代開啟,信息網絡化促使行業融合,本就勢如破竹的醫療影像行業進入互聯網的世界。1895年倫琴發現X線,如今影像學已經由原來的模擬成像到發展到數字化成像。影像分辨率越來越高的、檢測速度越來越來越快,例如動態器官檢查僅耗時0.27秒便可得出結果。
技術先行,政策跟上。近年來,政府先后頒布系列醫療儀器設備如《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關于促進社會辦醫持續健康規范發展的意見》《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程序》等相關政策,為醫療影像設備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明確、廣闊的市場前景,為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生產經營環境。不僅如此,人工智能診斷方案已然推行,政府通過支持數字化和技術在醫療影像數據服務市場的應用來促進人工智能產業,這一舉措為醫療影像設備行業穿上“鎧甲”。
互聯網成為影像設備行業的東風,政策紅利加持,這無疑為醫療影像行業帶來可持續性發展的巨大動力。然而挑戰、機遇參半,醫療影像行業仍然深陷個別環節困局。
**,國內醫療影像設備市場被外企壟斷。德國的西門子,美國的GE,荷蘭的飛利浦占據醫療影像設備市場份額超過了80%。我國整個醫療器械產品在國際市場的份額僅占3%-7%。國產儀器發展情況不容樂觀。
其次,國內影像信息化建設尚未成熟,影像數據共享程度低,遠程會診、轉診、影像數據開發等應用尚未大面積推廣,影像市場呈現部分過熱、部分過冷的不均衡現象。如何掙脫這些牢籠,是醫療影像行業重點克服的下一個關卡。
影像設備歷經模擬圖像到數字圖像,從2D-3D-4D解剖形態到功能影像,各種造影檢查逐漸增加,信息科學、PACS系統等學科和影像設備融合趨勢明顯。未來,新興技術將是醫療影像行業發展的一大推力,智能醫療影像系統有望成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決策的關鍵。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