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7-27 來源:互聯網
重要通知!中藥材質量管理又出新規!
近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布了《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2022年第22號),旨在促進中藥材標準化生產,確保中藥材質量,促進中藥優質發展。
中草藥和飲片質量的主要問題是什么?
近年來,隨著我國對中藥材需求的不斷增加,農藥殘留超標、硫磺熏蒸、真菌毒素污染、植物生長調節劑使用不合理等中藥材質量問題受到廣泛關注。同時,市場上藥材價格的波動往往導致“藥廉傷農,藥貴傷民”,進而影響藥材的質量和產量。
假冒偽品冒充正品
隨著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的發展“十三五”根據《規劃》(2016年),對中醫藥的認識逐漸提高,中醫藥年交易量逐年增加。同時,也存在一些假冒偽劣產品冒充正品或摻假的問題,如伊貝母、平貝母冒充川貝母、人參土豆冒充山藥等。
栽培藥材質量下降
在引進和栽培藥用植物的過程中,一些農田過去使用農藥殘留。為了提高產量,必須施用化肥和農藥來預防和控制植物病蟲害,這必然導致農藥和重金屬殘留和污染。丹參、黨參、羌活、當歸等。使用生長調節劑來提高產量,促進生長,縮短種植時間,導致內部成分含量下降。
因此,2020年6月,《中國藥典》2020年版正式發布,新增“藥材和飲片檢定通則”全面檢測植物藥材,飲片中農藥殘留33種,對重金屬及有害元素(鉛、鎘、砷、汞、銅)的限制提出要求。
蟲蛀與霉變
由于地域氣候條件、軟硬件設施和工作人員的差異,中藥通常很難長期大量儲存中藥飲片,儲存不當,容易發霉變質。
在日常檢查和2020年全國各省抽樣檢查中,發現潮濕、蟲蛀、霉變仍是中草藥的主要質量問題之一。一些中草藥在加工或儲存過程中容易發霉,導致黃曲霉毒素超標。特別是檳榔在加工過程中容易發霉,黃曲霉毒素限量不合格率達到30%以上。同時,山楂、桔梗、補骨脂、麻黃等藥材有退潮或吸潮現象,水分超標嚴重。由于生產環境控制不當,一些發酵產品發現真菌毒素或毒素超標,存在潛在的安全風險。
硫黃過度熏蒸
隨著《中國藥典》對中藥材和中藥飲片二氧化硫殘留量限制的全面實施和市場監管的不斷加強,了中藥材和中藥飲片的硫熏問題。但仍會發現少量二氧化硫殘留量超標。
中藥材質量復雜導致監管困難
中藥資源是生物資源,比作物來源更復雜,生長周期長,生產條件惡劣。來源、品種、產地、生態環境、收獲加工、包裝運輸等因素都可能成為影響中藥材質量的因素。而中藥監管資源有限,必須充分合理地發揮監管資源的作用,才能實現有效的監管。
因此,以《中國藥典》為代表的強制性國家標準中藥技術要求不斷升級,特別是中藥材、飲片標準安全指標和檢驗項目日益增多,對基層生產企業檢驗能力的要求不斷提高。
生產企業面臨挑戰
2020年版《中國藥典》要求植物藥材全面禁用新增農藥33種。對于植物藥材,需要檢測5種重金屬和有害元素(鉛、鎘、砷、汞、銅)。
但目前常用的中藥品種有600-1000種,其中只有200多種真正實現了種植,比如考慮種植品種的實現GAP規范種植的品種較少。由于大量品種無法從源頭上控制,企業只能加強檢驗。但中藥檢測所需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和電感耦合等離子質譜儀一般企業難以承受。因此,新《中國藥典》的出臺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檢測壓力。
2020年,中醫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中發揮了特殊作用,引起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然而,加強中醫藥質量控制和評價是中醫藥現代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醫藥研究的難點和熱點。生產企業要促進中醫藥質量的發展,需要充分發揮第三方檢測機構的專業技術,控制中醫藥的質量。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