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8-11 來源:互聯網
皮褶厚度是推斷全身脂肪含量、判斷皮下脂肪發育情況的一項重要指標。皮褶厚度可用X光、超聲波、皮褶卡鉗等方法測量。測量皮褶厚度的常用部位有上臂肱三頭肌部(代表四肢)和肩胛下角部(代表軀體)。皮褶厚度和體脂含量間有相關關系,可通過皮褶厚度的測量值估計人體體脂含量的百分比,從而判定肥胖程度。皮褶厚度是推斷全身脂肪含量、判斷皮下脂肪發育情況的一項重要指標。隨著人年齡的變化 ,體脂也出現規律性的變化。不同的人群 ,由于其遺傳素質、生活環境、飲食習慣等不同 ,體脂分布及其占體重百分比均可能呈現各自的特點。
皮褶厚度可用X光、超聲波、皮褶卡鉗等方法測量。用卡鉗測量皮褶厚度*為簡單而經濟,測得結果和X光片測量值的相關度可達0.85~0.90,對人體亦無放射性傷害。但是此方法需要操作者熟悉儀器的調試和檢測方式,技術的差異不可避免的產生誤差,其主要偏差的來源是檢測者用手捏皮褶時施加的壓力的穩定性,卡鉗頭的夾皮時間的長短,被測者的皮褶厚度的厚薄等。測量皮褶厚度的常用部位有上臂肱三頭肌部(代表四肢)和肩胛下角部(代表軀體),這些部位組織均衡、松弛,皮下脂肪和肌肉能充分分開,測點明確,測量方便,測值重復率高。另外還可以測量肱二頭肌部、髂上、腹壁側等。
皮褶厚度的合理范圍
皮褶厚度的正常范圍是肩胛下、肱三頭肌、腹部臍旁皮褶厚度之和,男性10mm-40mm,女性20mm-50mm為正常。也就是說,要測量肩胛下、肱三頭肌、腹部臍旁的皮褶厚度,然后相加之后才能評估是否正常。如果超出這個范圍是肥胖;低于這個范圍則是消瘦,具體如下。皮褶厚度是推斷全身脂肪含量、判斷皮下脂肪發育情況的一項重要指標。測皮褶厚度需要用拇指和食指捏起皮膚,再用尺子量量雙折皮膚的厚度。一般建議揪肩胛骨下角下方約1cm處、腹部臍右側2cm處和上臂背側三頭肌上方約1-2cm處三個部位。皮褶厚度的評估標準,是肩胛下、肱三頭肌、腹部臍旁皮褶厚度之和,成年男性大于40mm,成年女性大于50mm為肥胖;成年男性10mm-40mm,成年女性20mm-50mm為正常,成年男性小于10mm,成年女性小于20mm為消瘦。而對于6歲以下的小兒,皮褶厚度應該是在0.8個厘米以上,如果低于0.8個厘米,小兒就有可能出現營養不良。查皮下脂肪厚度能早期發現孩子異常情況,要作為孩子體檢項目之一。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