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荀彧 時間:2022-08-24 來源:互聯網
棉農摘下的棉花叫籽棉,籽棉經加工后去掉棉籽的棉花叫皮棉,通常說的棉花產量,一般都是指皮棉產量。籽棉加工成皮棉的比例是 10:3,即每10噸籽棉可加工成3噸皮棉。 籽棉的副產品也具有一定的用途。籽棉經軋花機加工,使棉纖維與棉籽分離。分離出的棉籽叫毛棉籽,毛棉籽上還有少量的短纖維即短絨,短絨利用價值相當高。一般,毛棉籽要進入剝絨車間進行剝絨(做種子用的棉籽除外,另外用化學方法處理其上面的短絨)。據工藝要求,剝絨機剝出棉短絨分Ⅰ道絨、Ⅱ道絨、Ⅲ道絨,Ⅰ 道絨用于造紙(如錢幣用紙)等,Ⅱ、Ⅲ道絨用于化工,用來生產電影膠片、軍用無煙火藥等。剝完絨后的棉籽叫光籽,經加工后可用作家畜飼料及培養食用菌基料等。
單位換算
棉花企業在收購棉花時,無論是通報收購價格還是與棉農結算一般都習慣說籽棉單價(元/斤),這樣是為了簡單,便于比較。而在銷售皮棉時又習慣說皮棉(元/擔)或(元/噸)。由于從籽棉到皮棉要經過軋花廠機械加工,去掉了隨棉購進的棉籽、雜質同時又損耗了部分棉籽及纖維、發生了加工費用,這樣實際入庫的棉花(皮棉)每擔或每噸成本將大于收購籽棉時通過試軋衣分測算出的皮棉成本。作為一名合格的涉棉人員,需要掌握快速、準確進行換算的方法。網上為此專門設計了速算工具,但是由于許多不確定或不可比因素的存在,速算工具不宜將所有技術參數全部羅列,只能是粗略的計算,在不考慮衣虧率和加工費情況下所算出的皮棉成本只是從籽棉款中扣除了棉籽款,例如:衣分率38%,棉籽率理論上62%,實際計算應按61%,過去給棉農反棉籽就是這樣計算的,損耗不可免,誰都得認帳。不反籽的時候,只好把棉籽損耗(1%)那部分攤給了皮棉,可見這個成本相當于過去的籽棉收購皮棉結算模式下的皮棉收購價。從成本核算的角度來講,與實際差距較大。
籽棉折算成皮棉的計算所涉及到的幾項指標的解釋:
1、衣分率:是收購籽棉時通過皮輥式或鋸齒式試軋機得到的,一般為38%左右。
2、損耗率:隨棉購進的棉籽由于大鋸齒機加工所造成的損耗(破碎),一般不超過1%。
3、衣虧率:指棉纖維的損耗。軋花衣虧率是軋花廠應出皮棉量與實出皮棉量的差占應出皮棉量的百分率,國家規定在3.5%~4%(先進指標至一般指標)而且為了盡量減少皮棉中短纖維含量要求*低不得低于2.5%,為了盡量減少皮棉資源的浪費*高不得高于6%。實際一般不超過3%,而本文中的衣虧率是根據軋花廠實出皮棉量占籽棉量的百分率,這里也要換算:由于品級的不同,衣虧率也不同,1~2級按1%計算,相當于軋花廠2.6的衣虧率;3-4按1.5%計算,相當于軋花廠3.9%,5~7級按2%計算,相當于軋花廠5.3%。
4、棉籽單價:隨籽棉購進時棉籽那部分成本,待加工后可以略高于進價買出,以彌補加工損耗,一般按1.0-1.2元/斤計算,具體價格隨市場行情確定。
5、加工費:加工廠人員工資、設備折舊、電力費、包裝材料費等,一般水平為600元/噸,具體費用根據各加工企業實際情況確定。
6、回潮率和含雜率:可以按國家標準扣補換算成公定重量,所以與本計算關系不大。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上一篇《毛巾的養護及選購技巧》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