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強 時間:2022-10-14 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
淀粉灰分指標怎么檢測?目前對于淀粉灰分指標有對應的檢測方法標準依據(jù)。今天百檢網(wǎng)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淀粉灰分指標的測定方法相關信息。
檢測方法標準依據(jù):GB/T 22427.1-2008 淀粉灰分測定
1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測定淀粉灰分的方法。
本標準適用于灰分質量分數(shù)不大于2%的淀粉和變性淀粉,不適用于水解產品、氧化淀粉和含氯量質量分數(shù)大于0.2%(以氯化鈉計)的樣品。其余情況參見GB/T 22427.8。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jù)本標準達成協(xié)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GB/T 22427.2 淀粉水分測定(GB/T 22427.2-2008,ISO 1666:1996,IDT)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3.1 灰分ash
根據(jù)本標準規(guī)定的方法,將樣品進行灰化后得到的殘留物。
4.原理
將樣品在900℃高溫下灰化,直到灰化樣品的碳完全消失,得到樣品的殘留物。
5.儀器
5.1 坩堝:由鉑或在該測定條件下不受影響的材料制成,平底,容量為40mL,*小可用表面積為15cm2。
5.2 干燥器:內有有效充足的干燥劑和一個厚的多孔板。
5.3 灰化爐:有控制和調節(jié)溫度的裝置,可提供900℃±25℃的灰化溫度。
5.4 分析天平:感量0.0001g。
5.5 電熱板或本生燈。
6.操作過程
6.1 坩堝預處理
不管是新的或是使用過的坩堝(5.1),必須先用沸騰的稀鹽酸洗滌,再用大量自來水洗滌,*后用蒸餾水沖洗。
將洗凈的坩堝置于灰化爐(5.3)內,在900℃±25℃下灼燒30min,并在干燥器(5.2)內冷卻至室溫,稱重,精確至0.0001g。
6.2 稱樣
根據(jù)對樣品灰分含量的估計,迅速稱取樣品2g~10g,精確至0.0001g,將樣品均勻分布在坩堝內,不要壓緊。
注:馬鈴薯淀粉、小麥淀粉以及大米淀粉至少稱5g,而玉米淀粉和木薯淀粉需要稱10g。
6.3 炭化
將坩堝置于灰化爐口、電熱板或者本生燈(5.5)上,半蓋坩堝蓋,小心加熱使樣品在通氣情況下完全炭化,直至無煙產生。
燃燒會產生揮發(fā)性物質,要避免自燃,自燃會使樣品從坩堝中濺出而導致?lián)p失。
6.4 灰化
炭化結束后,即刻將坩堝放入灰化爐(5.3)內,將溫度升高至900℃±25℃,保持此溫度直至剩余的碳全部消失為止,一般1h可灰化完畢。打開爐門,將坩堝移至爐口冷卻至200℃左右,然后將坩堝放入干燥器(5.2)中使之冷卻至室溫,準確稱重,精確至0.0001g。
每次放入干燥器的坩堝不得超過四個。
6.5 測定次數(shù)
應進行平行實驗。
7.結果計算
7.1 計算方法
若灰分含量以樣品殘留物的質量占樣品質量的百分比表示,計算公式見式(1)。
X=m1/m0×100………(1)
若灰分含量以樣品殘留物的質量占樣品干基質量的百分比表示,計算公式見式(2)。
X=m1×100/m0×100/(100-H)………(2)
式中:
X——樣品的灰分含量,%;
m1——灰化后殘留物的質量,單位為克(g);
m0——樣品質量,單位為克(g);
H—一樣品按GB/T 22427.2的規(guī)定方法測定的水分含量,%。
取平行實驗的算術平均值為結果。得到的結果之差應符合7.2對重復性的要求。
實驗結果保留兩位小數(shù)。
7.2 重復性
在灰分含量(質量分數(shù))不大于1%時,平行實驗結果的**差值不應超過0.02%;在灰分含量(質量分數(shù))大于1%時,**差值則不應超過算術平均值的2%。
若重復性超出上述兩種限值,應再重新做兩次測定。
8.實驗報告
實驗報告應列出:
——實驗方法;
——實驗得到的結果;
——進行重復性實驗得到的兩種實驗結果。
還應列出所有未列出的操作環(huán)節(jié)以及任何偶然可能影響實驗結果的環(huán)節(jié)。
實驗報告應包括完全測試試樣必需的所有信息。
關于淀粉灰分指標檢測測定方法相關信息就介紹到這里。做檢測,上百檢,百檢網(wǎng)為您帶來一站式檢測服務。
1、檢測行業(yè)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上一篇《汽車噪音檢測》
下一篇《車載電子電器設備測試》
①本網(wǎng)注名來源于“互聯(lián)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聯(lián)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wǎng)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wǎng)注名來源于“百檢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wǎng)所有,未經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wǎng)作品,請聯(lián)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wǎng)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wǎng)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lián)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