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ance 時間:2022-10-20 來源:互聯網
魚類急性毒性試驗,是水生生態毒理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并廣泛應用于水域環境污染監測工作中,對控制工業廢水的排放、保護水域環境、發展漁業生產,制定漁業水質標準,具有重要意義。
一、實驗原理
魚類對水環境的變化反應十分靈敏,當水體中的污染物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引起一系列中毒反應,例如行為異常、生理功能紊亂、組織細胞病變、直至死亡。在規定的條件下,使魚接觸含不同濃度受試物的水溶液,實驗至少進行24h,*好以96h為一個實驗周期,在24h、48h、72h、96h時記錄實驗魚的死亡率,確定魚類死亡50%時的受試物濃度。魚類毒性試驗在研究水污染及水環境質量中占重要地位。通過魚類急性毒性試驗可以評價受試物對水生生物可能產生的影響,以短期暴露效應表明受試物的毒害性。魚類急性毒性試驗不僅用于測定化學物質毒性強度、測定水體污染程度、檢查廢水處理的有效程度,也為制定水質標準、評價環境質量和管理廢水排放提供環境依據。
二、實驗材料
1、試驗用魚的選擇與馴養
試驗用的魚必須對毒物敏感,應具有代表性,便于在實驗條件下飼養,來源豐富,個體健康。我國可采用的試驗魚有四大養殖淡水魚(青魚、草魚、鰱魚和鳙魚)、金魚、鯽魚等。
在同一實驗中要求試驗魚必須同屬、同種、同齡,*好是當年生。魚的平均體長以7cm以下為宜。金魚體短、身寬,一般以3cm以下較為合適。同組魚中*大的體長不應超過*小的體長的1.5倍。
選用的試驗魚在試驗前必須在實驗室內經過馴養,使之適應實驗室條件的生活環境和進行健康選擇。馴養魚應該與試驗相同水質水溫的水體中至少馴養7天,使其適應試驗環境,不應長期養殖(
試驗前必須挑選健康的魚,即選擇行動活潑、體色光澤、魚鰭舒展完整、逆水性強、大小無太大懸殊、無任何疾病的魚作為試驗魚。任何畸形魚、外觀上反常態的魚都不得作試驗魚。
2、實驗儀器設備
(1)實驗容器
實驗容器一般用玻璃或其他化學惰性材質制成的水族箱或水槽。容器體積可根據試驗魚的體重確定,通常以每升水中魚的負荷不得超過2g(*好為1g),或者其盛水量以每條魚2~3L為宜。一些小型魚類幼魚可選擇500mL或1000mL燒杯為實驗容器。容器的深度必須超過16cm,水體表面積越大越好。同一實驗應采用相同規格和質量的容器。為防止魚類跳出容器,可在容器上加上網罩。實驗容器使用后,必須徹底洗凈,以除去所有毒性殘留物。
(2)其他
溶解氧測定儀、水硬度計、溫度控制儀、pH計、分析天平。
3、實驗用水(稀釋水)及水質條件
用來馴養和配制實驗液的水,必須是未受污染的清潔水。一般可采用天然河水、湖水或地下水,但需過濾以除去大的懸浮物質。也可用放置3天以上的自來水。如果試驗目的是評價工業廢水或化學物質對接納水體的影響時,則*好采用接納水體的污染源上游水作為試驗用稀釋水。蒸餾水不適合作稀釋水,因為蒸餾水中已除去了自然界水中的鹽類,與實際差距太大,另外由于蒸餾器的影響,有時使蒸餾水中帶有對魚類不利的金屬離子,影響試驗結果。
實驗用水的水質條件一般是指水的溫度、pH、溶解氧、硬度、水中的有機物和水量等。
(1)水溫
實驗中應保持魚類原來的適應溫度,一般冷水魚溫度為12~18℃,溫水魚溫度為20~28℃。為使得實驗結果可靠,在同一實驗中,溫度的波動范圍不要超過4(即±2℃)。冬天可以通過加熱室內的空氣溫度達到調節水溫的目的,也可以采用電熱棒直接控制調節水溫。
(2)pH
水的pH與水生生物的代謝作用有密切關系。對毒物的毒性作用也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在實驗中應維持pH在魚類適宜范圍內。一般實驗液的pH在6.7~8.5為宜。如需調節pH,可用1M或0.1M的HCl和NaOH來調節受試物貯備液的pH。調節貯備液的pH時不能使受試物濃度明顯改變,或發生化學反應或沉淀。
(3)溶解氧
溶解氧是魚類生存的必要條件,它能影響魚類對毒物的敏感性。一般溫水魚要求溶解氧在4mg/L以上,冷水魚要求溶解氧在5mg/L以上。
(4)硬度
水的總硬度為10~250mg/L(以CaCO3計)。
三、實驗步驟
1、預試驗
用確定正式實驗所需濃度范圍,可選擇較大范圍的濃度系列,如1000mg/L、100mg/L、10mg/L、1mg/L、0.1mg/L。每個濃度放入5條魚,可用靜態方式進行,不設平等組,試驗持續48h~96h。每天至少兩次記錄各容器內的死魚數,并及時取出死魚。求出24h****死亡濃度和96h無死亡濃度。
如果依次預試驗結果無法確定正式試驗所需的濃度范圍,應另選一濃度范圍再次進行預試驗。
2、正式實驗
根據預試驗得出的結果,在包括使魚全部死亡的*低濃度和96h魚類全部存活的*好濃度之間至少設置5個濃度組,并以幾何級數排布。濃度間隔系數應≤2.2。
每個試驗濃度組應至少設2~3個平行,每一系列設一個空白對照。如使用了助溶劑,應增設溶劑對照組,其濃度與試劑中的*高溶劑濃度相同。試驗魚的數目以每組實驗濃度10~20尾合適,不得少于10尾。
試驗溶液調節至相應溫度后,從馴養魚群中隨機取出魚并隨機迅速放入各試驗容器中。轉移期間處理不當的魚均應棄除。同一試驗,所有試驗用魚應30min內分組完畢。
在24h、48h、72h、96h后檢查受試魚的狀況。如果沒有任何肉眼可見的運動,如鰓的扇動、碰觸尾柄后無反應等,即可判斷該魚已死亡。觀察并記錄死魚數目后,將死魚從容器中取出。應在試驗開始后3h或6h觀察各處理組魚的狀況,并記錄試驗魚的異常行為(如魚體側翻、失去平衡,游泳能力和呼吸能力減弱,色素沉積等)。
試驗開始和結束時要測定pH、溶解氧和溫度。試驗期間,每天至少測定一次。
至少在試驗開始和結束時,測定實驗容器中試驗液的受試物濃度。
試驗結束時,對照組的死亡率不得超過10%。
四、實驗報告
1、數據處理
以暴露濃度為橫坐標,死亡率為縱坐標,在計算機或對數概率紙上,繪制暴露濃度對死亡率的曲線。用直線內插法或常用統計程序計算出24h、48h、72h、96h的半致死濃度(LC50)值,并計算95%的置信限。
如果試驗數據不適于計算LC50,可用不引起死亡的*高濃度和引起****死亡的*低死亡濃度估算LC50的近似值,即這兩個濃度的幾何平均值()。
2、化學物質急性毒性分級
依據LC50值的大小,可以將化學物質的急性毒性分為劇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和微毒5級。
魚類急性毒性實驗毒性分級標準
魚起始LC50(mg/L) | 毒性分級 |
劇毒 | |
1~100 | 高毒 |
100~1000 | 中等毒 |
1000~10000 | 低毒 |
>10000 | 微毒(無毒) |
3、編寫報告
在實驗報告中應包括:試驗名稱、目的、試驗原理、試驗的準確起止日期,還有如下幾項:
(1)試驗魚的種名、來源、體重、體長、健康和馴化狀況。
(2)受試物質名稱、來源物化學性質和保存方法。
(3)實驗用水的來源、物化性質和實驗前的處理等。
(4)實驗溶液的濃度與配制方法、實驗溫度。
(5)實驗條件,如容器形式、實驗液的體積與深度、受試生物數目及負荷率。
(6)實驗開始后24h、48h、72h、96h時的LC50值,及其毒性分級。
4、注意事項
(1)試驗期間,對照組魚死亡率不得超過10%。
(2)試驗期間,受試物實測濃度不能低于設置濃度的80%。如果試驗期間受試物實測濃度與設置濃度相差超過20%,則應該以實測受試物濃度來表達試驗結果。
(3)試驗期間,盡可能維持恒定條件。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