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強 時間:2022-10-20 來源:互聯網
大豆疫霉菌致病性怎么檢測?目前對于大豆疫霉菌致病性有對應的檢測方法標準依據。今天百檢網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大豆疫霉菌致病性的測定方法相關信息。
檢測方法標準依據:DB35/T 1220-2011 大豆疫霉菌致病性測定
1 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大豆疫霉菌致病性測定過程的致病性測定、結果計算、測定材料滅活處理的方法。
本標準適用于大豆疫霉菌致病性的測定。
2 術語與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2.1 人工接種 Artifical inoculation
用人工培養的病原物,在人工控制的條件下,接種大豆植株誘發病害,根據大豆植株的發病程度判斷病原菌的致病性強弱。
2.2 接種體 Inoculant
用于人工接種致病性鑒定用的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卵孢子懸浮液。
2.3 下胚軸傷口接種 Hypocotyls inoculation technique
供試品種生長至2葉~3葉真葉時,用帶7號針頭的接種用注射器(2mL),以針尖在大豆苗子葉下莖0.5cm處向下劃1cm長的傷口,將接種體0.5mL噴于傷口處。
2.4 對照品種 Contrast cultivar
在致病性測定時選定的感病品種 Williams和當地主栽品種。
3 致病性測定方法
3.1 育苗
用于致病性測定的供試大豆品種(品系)和對照品種分別播于以新蛭石為基質的大小適宜的容器中,株距(1~2)×(1~2)cm,育苗期溫度控制在20℃~30℃。每處理應不少于15株,設置3個重復。
3.2 接種體制備
將供試菌株的菌絲塊移至胡蘿卜培養基(參見附錄A)上,25℃~28℃恒溫下黑暗培養8d~10d,刮取培養基表面的培養物,用組織搗碎杋配以適量無菌水將培養物搗碎成勻漿。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培養物勻漿中大豆疫霉菌卵孢子的數量,用血球計數板將孢子懸浮液的終濃度調配至每毫升約含2×10的4次方個孢子。接種體應在使用當天制備。
3.3 接種時間
測定的大豆苗長至2葉~3葉真葉期。
3.4 接種方法
采用下胚軸接種方法。
3.5 接種后管理
接種后的大豆苗在20℃~25℃、相對濕度90%以上保濕48h,轉入20℃~30℃的溫室培養,保持土壤含水量70%~80%。
3.6 調查部位
大豆苗下胚軸。
3.7 調查時間
接種4d后,當感病對照品種的株發病率75%以上、發病程度達到7級(參見附錄B)以上方可進行病情調査。每隔1d調査一次病情,至少連續調査5次。
3.8 病情調查與記載
按調査標準(參見附錄B)逐株調査,記載病級。
4 病情指數計算
將供試大豆品種的病情指數按計算公式(1)計算。
病情指數=∑病級株數×相應病級代表值×100/(調查總株數×*高病級代表值) (1)
………………
關于大豆疫霉菌致病性檢測測定方法相關信息就介紹到這里。做檢測,上百檢,百檢網為您帶來一站式檢測服務。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