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fb 時間:2022-11-09 來源:互聯網
本指南適用于廣東省內按照《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規定應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石化行業建設項目碳排放環境影響評價,包括《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7)中的“2511 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以及“2614 有機化學原料制造”中以石油及石油餾分、天然氣及天然氣餾分、丙烷丁烷等為主要原料,生產石油產品和石油化工產品的新(改、擴)項目。
本指南規定了廣東省石化行業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中碳排放評價的一般評價流程、核算及水平評價方法、評價要求。
本指南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條款,主要包括: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中發〔2021〕36 號)
《關于統籌和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的指導意見》(環綜合〔2021〕4 號)
《關于加強高耗能、高排放建設項目生態環境源頭防控的指導意見》(環環評〔2021〕45 號)
《關于開展重點行業建設項目碳排放環境影響評價試點的通知》(環辦環評函〔2021〕346 號)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總綱》(HJ 2.1)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2021 年版)》(部令第 16 號)
《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
《工業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和報告通則》
《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印發第二批 4 個行業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試行)的通知》(發改辦氣候〔2014〕2920 號)
《廣東省碳排放管理試行辦法》(粵府令第 197 號)
《廣東省企業(單位)二氧化碳排放信息報告指南》(粵發改氣候函〔2018〕780 號)
《關于開展石化行業建設項目碳排放環境影響評價試點工作的通知》(粵環辦函〔2021〕78 號)
《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印發省級溫室氣體清單編制指南(試行)的通知》(發改辦氣候〔2011〕1041 號)
下列術語適用于本指南。
3.1 溫室氣體
大氣層中那些吸收和重新放出紅外輻射的自然和人為的氣態成分。《京都議定書》附件 A 所規定的六種溫室氣體分別為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亞氮(N2O)、氫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和六氟化硫(SF6)。
3.2 二氧化碳排放
在特定時段內直接或間接向大氣排放二氧化碳。
3.3 直接排放
建設項目廠界區域和運營控制范圍內化石燃料燃燒、工業生產過程等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3.4 間接排放
建設項目所消耗的凈購入電力、熱力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3.5 二氧化碳排放設備
直接或者間接產生二氧化碳排放的生產設備和用能設備。
3.6 二氧化碳排放單元
具有相對獨立性的二氧化碳排放設備組合,一般指單個工序、工段、系統。
3.7 二氧化碳排放活動數據
導致溫室氣體排放的生產或消費活動量的表征值。如各種化石燃料的消耗量、原材料的使用量、購入的電量、購入的熱量等。
3.8 燃料燃燒排放
化石燃料在氧化燃燒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3.9 火炬燃燒排放
正常工況下火炬氣燃燒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3.10 工業生產過程排放
原材料在工業生產過程中除燃料燃燒之外的物理或化學變化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
3.11 凈購入使用的電力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凈購入電量所對應的電力生產環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3.12 凈購入使用的熱力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凈購入熱力(蒸汽、熱水)量所對應的熱力生產環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3.13 碳排放強度
單位產品或單位原料、單位能耗、單位工業增加值的碳排放量。
3.14 碳排放水平
一定區域或行業碳排放強度的統計水平。可選取平均水平、水平等進行評價。
3.15 評價基準年
依據現有項目碳排放數據的可獲得性、數據質量、代表性等因素,選擇近 3年中數據相對完整的 1 個日歷年作為評價基準年。
評價內容應概括地反映碳排放環境影響評價的全部工作成果,突出重點。工程分析應體現碳排放特點,數據應真實、可信,資料應翔實,碳減排措施應可行、有效,評價結論應明確。
5.1 評價原則
碳排放環境影響評價應貫徹執行我國碳排放管理相關法律法規、標準、政策和規劃等,采用規范的環境影響評價方法,根據區域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要求, 重點分析項目碳排放水平,提出切實可行的減碳措施。
5.2 工作程序
分析判定項目碳排放與國家和地方有關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標準、政策、規劃等的相符性,調查與評價現有項目碳排放現狀,核算碳排放量,評價項目碳排放水平,論證碳減排措施的技術經濟可行性,制定合理的碳排放監測計劃,明確碳排放環境影響評價結論。具體流程見圖 1。
?
分析建設項目碳排放與國家及地方有關溫室氣體排放控制的相關法律法規、政策標準及相關規劃等的相符性。
更多指南征求意見稿內容點擊以下鏈接獲取意見稿全文:
下載地址:《廣東省石化行業建設項目碳排放環境影響評價編制指南(試行)(征求意見稿)》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