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fb 時間:2022-11-09 來源:互聯網
為合理規劃河湖濱水生態空間、加強河湖水生態保護修復、降低面源污染負荷,指導 各地河流與湖濱生態緩沖帶保護修復相關工作,編制了《河湖生態緩沖帶保護修復技術指 南》(以下簡稱“本指南”)。
本指南規定了河流與湖濱生態緩沖帶范圍確定方法、生態保護修復技術措施、維護與 監測評價等內容。
本指南適用于自然植被良好和河湖濱水空間受到侵占、面源污染較嚴重、生態功能退 化的河湖生態緩沖帶范圍確定及保護修復相關工作。
1.3 規范性引用文件
本指南內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條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新版本(包括 所有的修改版)適用于本指南。
GB 3838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
GB 50286 堤防工程設計規范
GB 50513 城市水系規劃規范
GB/T 15163 封山(沙)育林技術規程
GB/T 16453.4 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技術規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
GB/T 18337.3 生態公益林建設技術規程
?GB/T 21010 土地利用現狀分類
GB/T 33469 耕地質量等級
GB/T 38360 裸露坡面植被恢復技術規范
GB/T 50817 農田防護林工程設計規范
JTS 154 防波堤與護岸設計規范
LY/T 2639 華北地區河溪植被緩沖帶建設技術規程
SL/T 800 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
1.4 術語和定義
河湖生態緩沖帶:指陸地生態系統與河湖水域生態系統之間的連接帶和過渡區,包括 從河湖多年平均低水位線向陸域延伸一定距離的空間范圍,其主要功能是隔離人為干擾 對河湖負面影響、保護河湖生物多樣性、減少面源污染。
多年平均高/低水位線:指多年年度高/低水位線的平均值。本指南中特指近20 年的年度高/低水位線的平均值。
濕生植物:指生長在潮濕環境且不能長時間忍受水分不足的植物類型。
基底:指支持生物的載體,是植物扎根的基礎和重要的營養源,是微生物和底棲生物 的附著介質和棲息場所。
生態攔截溝:指利用溝渠表面的基質-植物-微生物系統攔截、凈化徑流等低污染水, 發揮水質凈化功能的溝渠系統。
生態蓄滯池:指利用土壤/填料、植物和微生物系統蓄滯、凈化徑流等低污染水的設施。 可與生態攔截溝串聯使用。
透水鋪裝:指采用大孔隙結構層或排水滲透設施,使雨水能夠就地下滲的鋪裝結構。生物滯留帶:指在地勢較低的區域,通過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統蓄滲、凈化徑流的帶狀設施。
生態混凝土:指適合植物生長的具有一定強度和孔隙結構的混凝土及其制品。
生態袋:指適合植物生長的高強度、難降解、可透水、不透土的袋子,可用于生態護坡。
潛堤:指堤頂位于靜止水面下的堤壩。
生態塘:指利用凈水型水生植物、水生動物構建的具有復雜食物鏈的水塘系統,適用于低污染水的攔截凈化。
破波點:指湖泊近岸區的水波從非破碎波變為破碎波的臨界值點所在位置。 軟體排:指在土工織物墊上加筋、排布壓重物組成的具有防沖刷功能的構件。
1.5.1 基本原則
生態優先,尊重自然。以維護河湖水生態系統原真性和完整性為核心,順應自然規律, 保護和恢復河湖水生態功能。堅持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堅持選擇本土物種,維 護生態安全。
統籌兼顧,因地制宜。統籌考慮河湖生態功能定位和河湖濱水空間開發利用現狀,堅 持問題導向,分類施策,科學確定河湖生態緩沖帶保護修復目標和措施,兼顧短期修復效 果和長期可持續性,并與周邊環境、景觀相協調。
依法依規,協同推進。堅持多部門協同推進,與自然資源、環境保護及水利等有關法 律法規、政策標準相協調,銜接“三線一單”、“三區三線”、城市藍線、河湖管理范圍等空 間管控要求。
1.5.2 技術路線
河湖生態緩沖帶保護修復技術路線見圖 1-1,包括工作準備、河湖岸帶分類、緩沖帶范圍確定、保護修復技術措施、維護與監測評價等。
1.6 組織編制單位
本指南由生態環境部水生態環境司組織編制。由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上海市農業科 學院、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上海市水利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清華大學、中交(天津)生態環保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 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吉林大學、市生態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起草編制。
更多指南內容點擊以下鏈接獲取指南全文:
下載地址:《河湖生態緩沖帶保護修復技術指南?》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