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fb 時間:2022-11-17 來源:互聯網
為落實生態環境部“開展全國生態狀況評估”職責,以及《全國生態狀況定期遙感調查評估方案》(環辦生態〔2019〕45 號)“建立技術方法規范和質量控制規范,及時轉化提升為行業技術規范和國家技術規范,指導生態狀況調查評估規范化開展,保障調查評估成果質量”要求,現開展《全國生態狀況調查評估技術規范》編制工作。本標準由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和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成立編制 組,共同編制完成。
一、 項目背景情況
(一)項目背景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對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一系列決策部署,發布了《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 意見》等一系列重要文件。開展生態狀況調查評估,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重要支撐。
2000 年以來,生態環境部(原環境保護部、環境保護總局)聯合中國科學院等相關部門完成了 3 次全國生態狀況調查評估。分別是 2000 年全國生態環境調查、全國生態環境十年變化(2000-2010 年)遙感調查與評估、全國生態狀況變化(2010-2015 年)調查評估。特別是 2018 年完成的全國生態狀況變化(2010-2015 年)調查評估,為生態保護紅線劃定、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綠盾”***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專項行動、京津冀和長江經濟帶等區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編制提供了重要支撐。
本標準的任務來源主要是根據生態環境部“三定”職責, 以及《全國生態狀況定期遙感調查評估方案》(環辦生態〔2019〕45 號)中“建立技術規范”的要求,制定本標準。由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和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 中心參與本標準的編制。2020 年 2 月,自然生態保護司將關于技術規范申請綠色通道的請示報請黃潤秋副部長,經黃潤秋副部長審定,批準技術規范通過生態環境部綠色通道立項流程。
濕地生態系統野外觀測是生態系統要素觀測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生態系統分類遙感解譯基礎上,從地面觀測角度對生態系統特征精細刻畫的必要手段,也是滿足生態系統評估模型中關鍵生態學參數獲取的客觀依據,是全國生態狀況調查的重要組成部分。濕地生態系統野外觀測工作的規范化開展對生態狀況調查評估具有重要意義,對濕地生態系統的野外觀測指標體系、樣地選擇與樣方設置、技術方法等進行規定,既能為前期生態系統遙感解譯結果提供驗證依據,又能為進一步生態狀況評估提供地面觀測數據源。
(二)主要工作過程
技術規范編制組在前期項目研究、文獻資料分析和相關研究成果調研的基礎上召開了研討會,討論并確定了開展技術規范編制工作的原則、程序、步驟和方法,形成了技術規范初稿。
2016 年 4 月,基于《全國生態環境十年變化(2000-2010 年)遙感調查與評估》項目,編制組形成了《全國生態狀況定期調查和評估技術指南(初稿)》(以下簡稱《技術指南(初稿)》),于 27 日組織召開了專家咨詢會,并根據專家意見進行了修改和完善。
2017 年 2 月,編制組基于《全國生態狀況變化(2010-2015 年)調查評估》項目實施,對《技術指南(初稿)》進行了 修改和完善。
2018 年,經過多輪內部討論,編制組圍繞《技術指南(初稿)》的內容和技術方法進行討論,作了進一步的修改完善。2019 年 4 月,編制組召開內部討論會,圍繞技術規范內容、技術方法等開展討論,從技術規范的角度對《技術指南(初稿)》進行完善和格式統一,確定了技術規范編制整體框架。
2019 年 5 月,編制組召開內部討論會,繼續對技術規范格式、相關定義和內容設置作了進一步明確。
2019 年 8 月,編制組組織召開專家咨詢會,主要邀請地方生態環境保護技術單位從事生態狀況評估的專家開展咨 詢與討論,從指導生態狀況定期調查評估的各項具體工作角度出發,詳細梳理和討論了技術規范中規定的具體內容、指標和技術方法等。
2019 年 11 月,編制組組織召開專家研討會,主要邀請高校、科研單位和相關行業的技術單位從事生態狀況評估的專家開展咨詢與論證,從技術規范編制的流程、形式,以及與行業已有標準的銜接等角度,對技術規范的定位、內容等進行了進一步明確。
2019 年 11 月,編制組在“全國生態狀況定期遙感調查評估技術培訓班”上征求了省市級生態環境保護單位及下屬技術支撐單位的意見,結合地方工作實際情況,從指標體系、 技術方法和具體內容等方面對技術規范進行了修改完善。
2020 年 2 月,自然生態保護司將關于技術規范申請綠色通道的請示報請黃潤秋副部長,經黃潤秋副部長審定,批準技術規范通過生態環境部綠色通道立項流程。
2020 年 3-4 月,自然生態保護司以視頻會議形式,不定期組織召開了 4 次技術規范編制討論會,標準所技術負責相關同志參會并對現有標準存在問題和下一步工作流程進行 了專題指導。編制組根據規范體系的內容對標準征求意見稿和編制說明進行修改完善,并形成工作時間計劃表。
更多標準編制說明內容點擊以下鏈接獲取標準編制說明全文: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