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fb 時間:2022-11-18 來源:互聯網
1 適用范圍
本指南適用于因污染環境或破壞生態導致的涉及地表水與沉積物的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規定了涉及地表水與沉積物的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的內容、工作程序、方法和技術要求。
核與輻射事故導致的涉及地表水與沉積物的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工作不適用本指南。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本指南引用了下列規范性文件中的部分條款或內容。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指南。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新版本適用于本指南。
GB 3838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
GB 5084農田灌溉水質標準
GB 8978污水綜合排放標準
GB 11607漁業水質標準
GB 13690化學品分類和危害性公示通則
GB/T 14551 生物質量 六六六和滴滴涕的測定 氣相色譜法
GB/T 21678 漁業污染事故經濟損失計算方法
GB/T 21814 工業廢水的試驗方法 魚類急性毒性試驗
GB/T 22234 基于 GHS 的化學品標簽規范
GB 50286堤防工程設計規范
GB 50707河道整治設計規范
HJ 19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生態影響
HJ/T 91 地表水和污水監測技術規范
HJ/T 164 地下水環境監測技術規范
HJ/T 166 土壤環境監測技術規范
HJ 194 環境空氣質量手工監測技術規范
HJ 493 水質采樣 樣品的保存和管理技術規定
HJ 494 水質 采樣技術指導
HJ 495 水質 采樣方案設計技術指導
HJ 589 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技術規范
HJ 630 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技術導則
HJ 710.4 生物多樣性觀測技術導則 鳥類
HJ 710.6 生物多樣性觀測技術導則 兩棲動物
HJ 710.7 生物多樣性觀測技術導則 內陸水域魚類
HJ 710.8 生物多樣性觀測技術導則 淡水底棲大型無脊椎動物
HJ 710.12生物多樣性觀測技術導則 水生維管植物
HJ 831 淡水水生生物水質基準制定技術指南
HJ 837 人體健康水質基準制定技術指南
HJ 838 湖泊營養物基準制定技術指南
HY/T 078海洋生物質量監測技術規程
SC/T 9401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技術規程
SC/T 9402淡水浮游生物調查技術規范
SL 386 水利工程邊坡設計規范
DB43/T 432 淡水生物資源調查技術規范
環境損害鑒定評估推薦方法(第Ⅱ版)(環辦〔2014〕90 號)
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階段環境損害評估推薦方法( 環發〔2014〕118 號)
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技術指南 總綱(環辦政法〔2016〕67 號)
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技術指南 損害調查(環辦政法〔2016〕67 號)
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技術指南 土壤與地下水(環辦法規〔2018〕46 號)
關于虛擬治理成本法適用情形與計算方法的說明(環辦政法函〔2017〕1488 號)
污染死魚調查方法(淡水)(農漁函〔1996〕62 號)
3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指南。
3.1 地表水surface water
指存在于陸地表面各種形態的水體,主要包括各種河流(包括運河、渠道)、湖泊和水庫,根據地表水管理現狀,還包括淡水河口。
3.2 沉積物sediment
指可以由地表水體攜帶、并終沉著在水體底部,形成底泥狀的任何物質。通常是黏土、泥沙、有機質及各種礦物的混合物,經過長時間物理、化學、生物等作用及水體傳輸而沉積于水體底部所形成。
3.3 水功能區 water function zone
指為滿足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節約和保護的需求,根據水源的自然條件和開發利用現狀,按照綜合規劃、水資源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要求,依其主導功能劃定范圍并執行相應水環境質量標準的水域。
3.4 地表水生態環境事件 surface water eco-environmentalincidents
指由于人類活動或各類突發事件引起污染物進入水環境,或由于過度捕撈、非法采砂、違規工程建設、侵占圍墾、物種入侵等生態破壞,造成地表水與沉積物環境質量下降、水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減弱甚至喪失的事件。可根據事件原因的不同分為水環境污染事件和水生態破壞事件。
3.5 地表水生態環境損害 surface water eco-environmentaldamage
指因污染環境、破壞生態造成地表水、沉積物等環境要素和水生生物等生物要素的不利改變,及上述要素構成的水生態系統功能退化和服務減少。
3.6水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water ecosystem services
指人類從地表水生態系統中獲得的收益,包括供給服務功能、調節服務功能、文化服務功能以及支持服務功能。
3.7調查區survey area
指為確定地表水生態環境損害的類型、范圍和程度,需要開展勘查、監測、觀測、觀察、調查、測量的區域,包括地表水生態環境事件可能的影響區域、損害發生區域和對照區,以及可能造成水環境污染事件的污染源所在區域。
3.8評估區assessment area
指經調查發現發生地表水與沉積物環境質量和水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退化,需要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識別、分析與確認的區域。
4工作程序
參照《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技術指南 總綱》,地表水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工作程序包括:
4.1鑒定評估準備
掌握地表水生態環境損害的基本情況和主要特征,確定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的內容、范圍和方法,編制鑒定評估工作方案。
4.2損害調查確認
通過開展地表水與沉積物環境狀況和水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調查,必要時開展水文和水文地質調查,確定地表水與沉積物環境質量及水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生態環境基線,判斷地表水與沉積物生態環境是否受到損害。
4.3因果關系分析
分析污染環境或破壞生態行為與地表水和沉積物環境及水生生物、水生態系統、水生態服務功能損害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可根據需要采用同源性分析、暴露評估等分析方法。
4.4地表水生態環境損害實物量化
篩選確定地表水生態環境損害的評估指標,對比評估指標現狀與基線,確定污染物濃度、生物量、生物多樣性、水生態服務功能等地表水生態環境損害的范圍和程度,計算地表水生態環境損害實物量。
4.5地表水生態環境損害恢復或價值量化
基于替代等值原則,選用地表水環境質量或水生態系統關鍵物種作為恢復目標,編制并比選地表水生態環境恢復方案,計算地表水生態環境損害的價值量。
4.6地表水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報告編制
編制地表水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報告(意見)書,同時建立完整的鑒定評估工作檔案。
4.7地表水生態環境恢復效果評估
定期跟蹤地表水生態環境的恢復情況,全面評估恢復效果是否達到預期目標;如果未達到預期目標,應進一步采取相應措施,直到達到預期目標。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